奇经八脉。佐理肝脾。
熟地炭(二钱砂仁末拌) 川杜仲(三钱) 川贝母(三钱) 云苓(三钱) 白蒺藜(一钱五分)
浮归身(一钱五分) 炒枣仁(三钱) 青皮(七分) 苡仁(三钱) 炙橘白(一钱)
尤
(又诊)
气为血帅。气顺则营血循序。叠进和肝运脾。诸恙皆安。仍守前法。冀其临经痛止焉妙。
尤
(又诊)
痛经止后。怀麟三月矣。微见呕痰纳少。虽属恶阻余波。即是肝胃不和也。
制首乌 川断 冬术 白芍 浓杜仲 山药 黄芩 生甘草 川贝母 砂仁 枣仁 橘白 加川石斛煎汤泛丸
尤
乳房结 。大小不一。起经四载。屡发酸 。痛楚则更坚大。胸膈梗痛如束。脉弦舌红。一派肝郁。
结于阳明部分也。有关格之根柢。怡养为佳。
制首乌(四钱) 乌药(一钱) 青皮(三分) 归身(一钱五分) 川贝母(三钱)
广郁金(三分) 橘络(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栝蒌皮(三钱) 杞子(二钱) 左金丸(五分)
尤
(又诊)
乳 痛缓胀松。胸脘亦舒。脉症合参。究系营虚肝郁也。
制首乌(四钱) 川贝母(二钱) 枣仁(三钱) 归身(一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枸杞(三钱) 柿霜(三钱) 东白芍(一钱五分生炒各半) 广郁金(四分)
蔡
历节风痛已缓。四肢尚是麻木。内风未化也。
生 皮(三钱) 明天麻(七分) 姜半夏(一钱五分) 归身(三钱) 白蒺藜(三钱)
广郁金(五分) 钩勾(四钱) 生甘草(五分) 秦艽(三钱) 桑枝(七分) 蔗浆(一杯)
羹
暑风暑热。蕴伏于经。病交四日。昨午壮热无汗。烦躁昏谵。热逼肝胆。气火直升犯胃。呕 吐痰少。频频嗳气。夜半得汗极畅。表热退净。脉尚濡数。舌红苔黄。伏邪未必即化。转疟可虑。
金石斛(三钱) 枳壳(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鲜佛手(一钱五分) 炙鳖甲(三钱)
青蒿(一钱五分) 鲜竹茹(一钱五分) 老枇杷叶(一钱五分)
加白荷花露(一两)
羹
(又诊)
暑风郁伏肺卫。暑温热蒸营分。争而为间日疟。寒轻热重。曾发两度。邪犹蕴蓄。治宜先解 卫风。继清营热。非比秋邪入少阳。而用小柴胡和解者也。
带叶藿梗(一钱五分) 苦桔梗(五分) 郁金(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牛蒡子(一钱五分)
青蒿(一钱五分) 黑栀(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鳖甲(四钱) 秦艽(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鲜佛手(一钱五分)
羹
(又诊)
暑疟今交三度。寒势减轻。汗易泄而热退颇早。营阴素虚之质。伏热犹深。非垣途也。
牛蒡子(一钱五分) 广郁金(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香青蒿(二钱)
炙鳖甲(五钱) 黑栀(一钱五分) 鲜佛手(一钱五分) 秦艽(一钱五分) 益元散(三钱)
羹
(又诊)
辰刻指尖微清。实时壮热。渴饮如长鲸吸川。神烦谵语。酉刻得汗。汗多如注。小溲频数。此乃 瘅疟明征。经云。阴气孤绝。阳气独发。但热不寒。是为瘅疟。细参其文。既云不寒。即是阳明潮热矣。
此不寒。但身不觉寒。其指尖微清。背觉微寒。皆作但热不寒例看。故云饮以桂枝白虎汤。二进必愈。内 经金匮文辞深奥。非精思参悟。则临症不明其妙也。同议方。以冀应手。
鲜生地(五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桑叶(一钱五分) 小青皮(五分) 生石膏(七钱)
川贝母(三钱) 丹皮(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 生鳖甲(五钱) 白粳米(五钱)
羹
(又诊)
连进白虎汤。疟来热短且缓。口渴谵语并少。再守前意。益其津气。以化余邪。
鲜霍斛(一两) 肥知母(一钱五分) 淡芩(三钱) 大竹叶(三钱) 青蒿(一钱五分)
川贝母(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鲜芦根(一两) 秦艽(一钱) 益元散(三钱)
羹
(又诊)
疟将止。养阴清理为主。
生洋参(一钱五分) 金石斛 肥知母(一钱五分) 鲜竹茹 细生地(七钱) 羚羊角(一钱五分)
天花粉(三钱) 竹卷心(三钱) 鳖甲(四钱) 川贝母(二钱) 青蒿(一钱) 白茆根(一两)
羹
(又诊)
疟止热化。胃中痰气未清。治以疏通腑浊。佐理脾元。
生洋参(一钱五分) 生冬术(一钱五分) 枳壳(三分) 川贝(一钱五分) 生鳖甲(四钱)
制半夏(一钱) 栝蒌(二钱) 建曲(三钱) 金石斛(三钱) 广郁金(一钱) 佛手露(一两)
羹
(又方)
细生地(五钱) 生冬术(一钱) 川斛(三钱) 建曲(一钱五分) 生洋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