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裹了旋丸用。如芥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前,日三服 <目录>卷下<篇名>白术安胃散属性:治一切泻痢,无问脓血相杂,里急窘痛,日夜无度。又治男子小肠气痛,及妇人脐下虚 冷,并产后儿枕块痛;亦治产后虚弱,寒热不止者。
五味子 乌梅(取肉炒干,以上各五钱) 车前子 茯苓 白术(以上各一两) 米谷(三两,去 顶蒂穣,醋煮一宿,炒干)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
<目录>卷下<篇名>圣饼子属性:治泻痢赤白,脐腹撮痛,久不愈者。
黄丹(二钱) 定粉 舶上硫黄 陀僧(以上各三钱) 轻粉(少许)
上细锉为末,入白面四钱匕,滴水和如指尖大,捻作饼子,阴干。食前温浆水磨服之,
大便黑色为效。
<目录>卷下<篇名>当归和血散属性:治肠 下血,湿毒下血。
川芎(四分) 青皮 槐花 荆芥穗 熟地黄 白术(以上各六分) 当归身 升麻(以上各一钱 上件为细末。每服二、三钱,清米饮汤调下,食前。
<目录>卷下<篇名>诃梨勒丸属性:治休息痢,昼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诸药不效。
诃子(五钱,去核称) 椿根白皮(一两) 母丁香(三十个)
上为细末,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陈米饭汤入醋少许送下,五更,三 <目录>卷下<篇名>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属性:《十四难》曰∶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又云∶夫脾、胃、大肠、小肠、三焦 、膀胱,仓廪之本,营之所居,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若饮食,热无灼灼,
寒无怆怆,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或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所生之病,或溏泄 无度,或心下痞闷,腹胁 胀,口失滋味,四肢困倦,皆伤于脾胃所致而然也。肠胃为 市,无物不受,无物不入,若风、寒、暑、湿、燥,一气偏胜,亦能伤脾损胃,观证用药者,宜详审焉。
脾胃(右关所主,其脉缓。)如得弦脉,风邪所伤。甘草芍药汤、黄 建中汤之类。或甘酸 之剂,皆可用之;洪脉,热邪所伤。三黄丸、泻黄散、调胃承气汤。或甘寒之剂,皆可用之 ;缓脉,本经太过,湿邪所伤。平胃散加白术、茯苓,五苓散。或除湿渗淡之剂,皆可用之 。涩脉,燥热所伤。异功散加当归,四君子汤加熟地黄。或甘温甘润之剂,皆可用之;沉细 脉,寒邪所伤。益黄散,养胃丸,理中丸,理中汤,如寒甚加附子。甘热之剂,皆可用之。
<目录>卷下<篇名>胃风汤属性: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 痛;
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人参(去芦) 白茯苓(去皮) 芎蔻 桂(去粗皮) 当归(去苗) 白芍药 白术(以上各等 上为粗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大盏,入粟米数百余粒,同煎至七分,去渣,稍热服 ,空心,食前。小儿量力减之。
<目录>卷下<篇名>三黄丸属性: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
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痈、疮、痍。
及治五般痔疾,肛门肿痛,或下鲜血。
黄连(去芦) 黄芩(去芦) 大黄(以上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 。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目录>卷下<篇名>白术散属性:治虚热而渴。
人参(去芦) 白术 木香 白茯苓(去皮) 藿香叶(去土) 甘草(炒,以上各一两) 干葛(二两)
上件为粗末。每服三钱至五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如饮水者,多煎与之,无时 如不能食而渴,洁古先师倍加葛根;如能食而渴,白虎汤加人参服之。
<目录>卷下<篇名>加减平胃散属性: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气短,呕哕恶心,噫气 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
膈气、反胃。
甘草(锉,炒,二两) 浓朴(去粗皮,姜制炒香) 陈皮(去白,以上各三两二钱) 苍术(去 粗皮,米泔浸,五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或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
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
如小便赤涩,加白茯苓、泽泻;如米谷不化,食饮多伤,加枳实;如胸中气不快,心下 痞气,加枳壳、木香;如脾胃困弱,不思饮食,加黄 、人参;如心下痞闷,腹胀者,加浓 朴,甘草减半;如遇夏,则加炒黄芩;如遇雨水湿润时,加茯苓、泽泻;如遇有痰涎,加 半夏、陈皮;凡加时,除苍术、浓朴外,根据例加之,如一服五钱,有痰加半夏五分;如嗽,
饮食减少,脉弦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