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8-脉诀汇辨-第2页

补订,皆已辑成全书,次第剞劂。则余之能传其家学人,三 子相成之功居多不敢忘也。
一、引用诸书,皆标出所,自便于稽考。至近代群贤,笔之所至,未遑一一注明,淹博者自知之,余非敢掠美也。
\x甲辰秋日,期叔氏识于湘江之旅泊庵。\x <目录>卷一<篇名>多读书论属性:史称扁鹊饮上池水,故能洞见脏腑,其所治病无不立起,毋待切脉而后知者也。然扁鹊常 有,而上池水不常有,则凡号为医者,脉之名义,可不讲之有素乎!夫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 冥幽微,变化极难。上古神农、黄帝、岐伯、鬼臾区等,神明天纵,何可几及。降至叔世,即有人焉 才高识妙,可以仰窥圣域,亦须精求典籍,上发金匮玉函之藏,下集专家授受之旨;学以博 而渐通,心以疑而启悟。如此则借证有资,力省功倍。所谓将登泰岱,舍径奚从;欲诣扶桑,非 舟莫适。今者各承家伎,不事读书;附会臆见;展转相迷。初学则但知《难经》、《脉诀》,泛滥则 空谈刘、李、张、朱。不知《难经》时与《灵素》相左,《脉诀》明系入室操戈。仲景专法《内经》,余 者不无出入。知而不能读,读而不能解,解而不能通,其中肯綮,固非浅识所能窥测。乃如王 叔和。晋之名医也。所撰《脉经》,欲以发灵兰之秘,建后学之准,斯亦勤矣。而移易穴道,误决 死期,开妄人之簧鼓,遭后来之指摘,况其下焉者乎!近者高阳生之伪诀盛行,比于鸩毒,而 家弦户诵,略不可解。幸蔡西山、戴同父辈,大声疾呼,明正其罪。乃世犹充耳,奉若典谟。盖以 师承既谬,先入为主;封己自限,忠告难施。将使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触涂成 滞,胥天下而趋邪说者,岂非寡学之故,不自登于大道乎?嗟乎!使学人而志虑渊微,机颖明 发,溯流穷源,旁收曲采,善读古今之书,扶绝学于将坠,虽为执鞭。亦所欣慕。曾何待上池之 水,侈为异闻也哉!
<目录>卷一<篇名>脉位法天地五行论属性:人配天地,而称三才,人身俨然一小天地也。凡两间之理,无所不应,他不具论,即如脉之合 于五行者,粲若指掌请得而陈之。北方为坎,水之位也。南方为离,火之位也。东方为震,木之 位也。西方为兑,金之位也。中央为坤,土之位也。试南面而立,以观两手之部位。心属火居寸,
亦在南也。肾属水居尺,亦在北也。肝属木居左,亦在东也。肺属金居右,亦在西也。脾属土居 关,亦在中也。以五行相生之理言之,天一生水,故先从左尺肾水生左关肝木,肝木生左寸 心火。心火为君主,其位至高不可下,乃分权于相火。相火寓于右肾,肾本水也,而火寓焉。如 龙伏海底,有火相随。右尺相火生右关脾土,脾土生右寸肺金,金复生水,循环无端,此相生 之理也。更以五行相克之理言之,相火在右尺,将来克金,赖对待之左尺,实肾水也。火得水 制,则不乘金矣。脾土在右关,将来克水,赖对待之左关,实肝木也,土得木制,则不侮水矣。肺 金在右寸,将来克木,赖对待之左寸,实心火也,金得火制,则不贼木矣。右手三部,皆得左手 三部制矣,而左手三部竟无制者,独何欤?右寸之肺金,有子肾水可复母雠。右关之脾土,有 子肺金可复母雠。右尺之相火,有子脾土可复母雠。是制于人者仍可制人,相制而适以相 成也。此相克之理也。人诚能体天地之道以保其身,脉何有不调者哉。
<目录>卷一<篇名>提纲论属性:经曰∶“调其脉之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变定矣。”盖谓六者足以定诸脉之纲领也。又曰∶“小 大滑涩浮沉。”《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仲景曰∶“弦紧浮沉滑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 为诸脉作病。”滑伯仁曰∶“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夫所谓不出于六者,亦其 足统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血气之病也。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 里,诊为湿为实。迟为在脏,为寒为冷。数为在腑,为热为燥。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此诸 说者,词虽稍异,义实相通。若以愚意论之,不出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辨而已。如浮为在表,
则散大而芤可类也。沉为在里则细小而伏可类也。迟者为寒则徐缓涩结之属可类也。数 者为热,则洪滑疾促之属可类也。虚者为不足,则短濡微弱之属可类也。实者为有余,则弦 紧动革之属可类也。此皆大概,人所易知。然即六者之中,复有相悬之要,则人或不能识,似 是而非误非浅矣。夫浮为表矣而凡阴虚者,脉必浮而无力,因真阴脱于下,而孤阳浮于上,
是浮不可以概言表,而可升散乎!沉为里矣,而凡表邪初感之盛者,阴寒束于皮毛,阳气不 能外达,则脉必先沉紧,是沉不可以概言里,而可攻下乎!迟为寒矣,而伤寒初退,余热未清,
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而可温中乎!数为热矣,而凡虚损之候,阴阳俱亏,气血败乱 者,脉必急数,愈数者愈虚,愈虚者愈数,是数不可以概言热,而可寒凉乎!微细类虚矣,而痛 极壅闭者,脉多伏匿,是伏不可以概言虚,而可骤补乎!洪弦类实矣,而真阴大亏者,必关格 倍常,是弦不可以概言实,而可消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