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服。水煎。食远热服。兼有他症。根据后加减。
心火实热。加生地黄。麦门冬(各一钱五分)、生甘草(五分),加黄连(一钱)
肝火实热。加川芎(一钱)、赤芍药(一钱)、龙胆草(一钱五分)、大黄(三钱)。
脾火实热。加白芍药(一钱)、山栀(一钱五分)。
肺火实热。加石膏、天门冬(各一钱五分)、桑白皮(一钱)、山栀(一钱五分)。
肾火。加熟地黄、知母(各一钱五分)、玄参(一钱)、泽泻(八分)、减芩连。
小肠火加木通(二钱)、活石(一钱五分)、甘草梢(五分)、赤茯苓(一钱)。
胆火。加柴胡(一钱五分)、竹茹(八分)、青皮(七分)。
胃实火轻者。加石膏、知母(各二钱)、甘草(七分)、粳米(一钱五分)。甚者。加大黄(三 钱或五钱)、芒硝(一钱)。
大肠火。加当归(一钱五分)、连翘、槐实(各一钱五分)。
膀胱火。加泽泻(一钱)、白茯苓(一钱五分)、细辛(五分)。
三焦火。加连翘、防风、荆芥、山栀(各一钱五分)。
命门火盛。以四制黄柏丸降之。火衰。以茸附丸温之。
郁火。去芩柏,加香附、山栀(各一钱五分)、青黛、川芎(各一钱)。
心肝肺热甚。两目红肿疼痛。加赤芍药、川芎(各一钱)、当归、生地黄(各一钱五分)、龙胆 草、甘菊花(各一钱二分)、防风、荆芥、薄荷(各七分)。
心火亢极。胃肝火盛。狂乱谵妄。加石膏(二钱)、山栀(一钱五分)、大黄(三钱或五钱)、芒 硝(一钱),即三黄石膏汤也。
中上二焦火热。凉膈散主之。本方去黄连、黄柏,加山栀、连翘、大黄(各二钱)、朴硝、
薄荷、甘草(各七分)。
上焦火热。喉痛喉痹。舌肿口疮。加山豆根(一钱五分)、玄参(一钱)、桔梗、甘草(各八分)。
阳明火盛攻上。头面肿。或腮颊肿。牙龈肿。齿痛。加升麻(五分)、白芷(八分)、防风(
一钱)、细辛(五分)、石膏(二钱),去黄柏一半。
少阳火盛。耳肿痛。颈项肿痛。加川芎(一钱)、柴胡(一钱五分)、夏枯草、牛蒡子、连翘 (各一钱五分)、防风(八分)、甘草、青皮(各五分)。
太阳火盛。头痛痰盛。加石膏(二钱)、升麻(五分)、羌活(一钱)、半夏、南星(胆制各一 钱五分)、川芎(一钱)、本方各减半。
热结下焦。大小便秘不通。加山栀、木通(各一钱五分)、大黄(三钱或五钱)、甘草梢(五 分)。
肠风脏毒下血。痔漏等症。皆胃与大肠素有积火。及风热所致。加槐实(胆制)、荆芥、防风 (各一钱二分)、生地黄、当归(各一钱五分)、地榆、连翘、人参、白术(各一钱),补而清之。
五淋赤白浊。小便秘涩。皆心肺与小肠膀胱。素有郁火复因外邪所触。骚动其火。所致。加 木通、赤茯苓(各一钱五分)、车前子、泽泻、郁李仁、甘草梢(各钱)、大黄(三钱)、血淋尿 血。加当归、生地黄、地榆(各一钱五分)、发灰(五分)、牛膝(一钱)。
气淋气秘。加木香(五分)、青皮(一钱)、木通(一钱五分)、乌药(八分)。
癫痫狂妄。属痰与火。实者。本方对二陈汤。加南星、竹沥、姜汁、先服十数剂。清其痰。后用 牛黄琥珀丸主之。虚者。先用十全一补汤。减去川芎、官桂,加麦门冬、酸枣仁、黄连 (各一钱)、远志(五分),滋培其血气。后亦用牛黄琥珀丸主之。(丸方见后附方内)。
妇人产后惊风搐搦。语言恍惚。治亦同上。但不去川芎、官桂,加防风、天麻、白芷(各一钱)
以上加减法亦大概耳。临症斟酌。方能尽变通之妙。按先贤云∶凡火盛者骤用寒凉。必须温 散。火急甚者。必缓之。生甘草兼泻兼缓。虚者。参 甘草亦可用。人壮气实。火盛癫狂者 可用。前法正治。或硝水、冰水与之。虚火狂者。姜汁、竹沥制之。若根据前法正治立死。
又有补阴则火自降之说。炒黄柏生地之类。经曰∶壮火之主。以制阳光是也。噫。虚实施治 。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可不深思而明辨哉。
又方 调中散火汤治症热发热。虚火通用。
人参 黄 (蜜炙各八分) 当归 白芍药 白术(各一钱) 甘草(四分) 柴胡(六分) 升麻 (五分) 葛根 防风 羌活 黄芩(七分)
上作一服。姜枣煎。食远服。兼有他症。根据后加减。
阴虚发热。加麦门冬、黄柏、知母、地骨皮(各一钱),倍柴胡。
手心发热。加山栀、香附(各一钱)、川芎、白芷(各七分)。
虚热不能食。自汗气短。加茯苓、陈皮(各八分)。
天明时发热。加麦门冬、地骨皮(各八分)、倍柴胡。
肺经发热。按之热在皮毛。日西甚。加石膏、知母、地骨皮(各一钱)。
心经发热微。重按之。热在血脉。日中甚。加麦门冬、黄连(各一钱)。
肝经发热。重按至肉下骨上热。寅卯甚。倍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