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0-脉因证治-第37页

>\x秘方\x 朴硝 牙硝(各研) 青鱼胆 上以胆放二硝上,干方研为末,竹管吹入喉 中,痰出即愈。
\x五匙散\x 治风热喉痹,及缠喉风。
朴硝(一两五钱) 硼砂(五钱) 脑子(三钱) 僵蚕 以竹管吹末入喉中。
\x神效散\x 治热肿语声不出。
荆芥穗 蓖麻(生,去皮另研,各一两)
蜜丸,皂角子大,嚼含化。
\x雄黄解毒丸\x 治缠喉风及喉痹,倒仆失音,牙关紧急,不省人事。
雄黄(一钱,飞) 郁金(一钱) 巴豆(去皮、油,十四个)
醋糊丸,绿豆大。热茶清下一丸,吐则止。
蜜附子 治腑寒咽门闭,不能咽。大附去皮脐,切大片,蜜涂炙黄,含咽津。
\x又方\x 龙胆、矾,包乌梅肉内,以绵裹含。
\x龙火拔毒散\x 治缠喉急证。先以针出血为上策,缓以丹敷。
阳起石( ) 伏龙肝(各三钱)
新水埽之。
\x又方\x 白瑞香花根,研水灌之。
\x秘方\x 治痰。其证皆因痰也。以鹅毛刷桐油探吐之。皂荚灰亦可吐。僵蚕研姜服 亦可。生艾汁亦可。
<目录>卷四<篇名>五十一、口属性:\x【因证】\x 脾热则甘;胆热则苦。口苦亦有肝虚寒者。
\x【治】\x 三黄丸治甘。柴胡汤治口苦,及谋虑不决。
柴胡汤加麦冬、枣仁、地骨皮、远志。
<目录>卷四<篇名>五十二、舌属性:\x【脉】\x 心脉系舌根,脾脉系舌旁,肝脉、肾脉络舌本。
\x【因证】\x 因风寒所中,则舌卷缩而不言。七情所郁,则舌肿满不得息。肝壅则 血上涌,心 热则裂而疮。脾热则滑苔,是虚热,心经飞扬上窜;脾闭则白苔如雪;脾热则舌强。舌卷而 卵缩者,厥阴绝也,死。
\x【治】\x 金沸草散 治风寒伤心脾,令人寒热、齿浮、舌肿。
金沸草 荆芥(四两) 前胡 麻黄(各三两) 甘草 半夏(一两)
\x升麻柴胡汤\x 治心脾虚热上攻,舌上生疮,舌本强,两颊肿痛。
升麻 柴胡 白芍 栀子 木通(一两) 杏子 大青 黄芩(三钱) 石膏(二两)
\x舌肿破\x 锅底煤,即锅底烟,醋盐敷。
\x出血如泉\x 白胶香、五倍子、牡蛎,末糁。
\x白胎语涩\x 薄荷汁、白蜜,姜片揩,敷之。
<目录>卷四<篇名>五十三、目属性:\x【因】\x 风热血少。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肝血不上荣也,神劳。目者,神气之 主,劳则魂魄散,不能相得。肾虚,水精不上奉也。
\x【证治】\x 在腑则为表,当除风散热。在脏则为里,宜养血安神。如暴失明,昏 涩翳膜,眵 泪斑入眼,皆表也,风热也,宜发散以去之。如昏弱不欲视物,内障见黑花,瞳散,皆里也 ,血少神劳肾虚也,宜养血补水安神以调之。
斑入眼,此肝气盛而发在表;瞳子散大,皆辛热之为也。辛主散,热乘之,当除风热,
凉血 益血,以收耗散之气。以芩连苦寒除邪气之盛为君,归身、地黄养血凉血为臣,五味酸寒体 浮收瞳散,地骨皮、天冬泻热补气。
凡目暴赤肿,以防风、黄芩为君以泻火,黄连、当归为佐以和血。
凡目疾暴赤肿,以防风、羌活、柴胡、升麻、白芷、芩、连、甘草、当归,白睛红加白 豆蔻少许。
凡目久病昏暗,以熟地、归根为君,在羌活、防风、甘菊之类杂佐之。
\x拨云汤\x 羌活 防风(一钱半) 木 川芎 荆芥(一钱) 葛根 细辛 柴胡 升麻 (五分) 知母 归身 川柏 甘草 黄 (各一两)
内障,是脾虚火盛上,加下药,人参、五味、白芍、茯苓、白术;湿热,加下药∶黄连 (炒)、黄芩、生地;睛痛加归、地黄;胸中不利,加槐子;赤翳,加羚角;腑秘,加大黄。
上熬滴水不散,加蜜少许点之。蔓荆、椒眼、地黄、甘草、荆芥、麻黄、升麻,随所长 加之。
\x春雪膏\x 点眼。
朴硝置生腐上蒸,待流下,瓦器接之。
\x地黄丸\x 治不能远视、近视,此大除风热。
生地 天门冬(各四两) 炒枳壳 甘菊(各二两)
蜜丸,茶酒任下。
\x《局方》定志丸\x 治不能近视,反能远视。
人参 远志 菖蒲 白茯苓 蜜丸。
\x泻青丸\x 治风热。
熟干地黄丸 治血少安神。
\x驻景丸\x 补肾水。
车前子 菟丝子 熟地黄(各五两)
\x槐子散\x 治体肥气盛,风热上行,目昏涩。
槐子 黄芩 木贼 苍术 末之,茶下。
\x桔梗丸\x 治太阳卫虚血实,瞳人肿痛,眼黑肝风盛。
桔梗(一斤) 牵牛头末(三两)
蜜丸,水下。
\x神仙退翳丸\x 治一切翳晕,内外障昏无睛,累效。
当归(酒洗) 川芎 犀角屑 枳实 川连 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