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30-脉因证治-第27页

石瘕。此二者,皆生于女子,可道 而下。
\x【治】\x 虚则宜补脾以养肺,流湿以散气。治以参、术,佐以平胃、茯苓。热加 芩、连,血虚四物,死血桃仁。
风寒外邪,自表入里,寒变为热而胃实满,宜大承气下之;痰积宿食,宜以消导,或大 黄丸下之。经云∶去菀陈 是也。
前者之外,有胃寒肠热,腹胀而且泄。胃寒则气收不行为胀,肠热则水谷不聚而泄。黄 连、木香、大黄、浓朴、茯苓、青皮、茱萸。
又有胃热肠寒,故痛而且胀。胃热则善饥消谷,肠寒则血凝脉急,故痛而且胀。
又有颈肿、膺肿、胸胀,皆气不顺,有余于上。
又有身肿而冷,胸塞不能食,病在骨节,汗之安。
\x忌\x 面上黑点肺败,掌中无纹心败,脐突脾败,脚根肿肝败,腹满青筋肾败。
营卫俱绝,浮肿者死;唇肿齿焦者死;卒痛,面苍黑者死;脐肿反出者死;阴囊、茎俱 肿者死;脉绝口张,肿者死;足趺肿胀,如斗者死。
\x变水汤\x 治肿胀。
白术 茯苓 泽泻(各二两) 郁李仁(二钱)
煎入姜汁,调以 、术,为建中之类。
\x楮实丸\x 治胀。
\x木香散\x 治肿。
木香 大戟 白牵牛(各一两)
上为末三钱,猪肾子一双,批作片子,糁末在内,煨熟,空心服。更涂甘遂末于肚上,
少饮甘草水。
\x十枣丸\x 治肿胀。
\x五皮散\x 治肿皮水。
大腹皮 桑白皮 茯苓皮 生姜皮 陈皮 木香 \x消肿丸\x 滑石 白术 木通 牵牛 茯苓 半夏 陈皮 木香 丁香 瞿麦 酒糊丸,麦门冬汤下。
\x中满分消丸\x 治热胀、鼓胀、气胀。
黄芩(刮黄皮,一两) 黄连(炒,一两) 姜黄 白术 人参 猪苓 甘草(各一两) 茯 苓缩砂 陈皮(各三钱) 枳实 半夏(各五钱) 浓朴(一两)。
\x广术馈坚汤\x 治胀,有积块如石,上喘浮肿。
浓朴 草豆蔻 归尾 黄芩 益智(各五钱) 甘草 黄连 白术 柴胡 神曲 泽泻(
各三钱) 吴茱萸 青皮 陈皮(各二钱) 半夏(七钱) 桃仁 苏木 木香 红花(各一钱)
牵牛(生炒各半两) 甘遂(半两) 金砂(三钱) 白术(一两)
煎服。
\x木香塌气丸\x 治胀。
胡椒 草蔻(面裹,煨) 木香(各三钱) 蝎梢(三钱五分,去毒)。
\x大补中气行湿散气汤\x \x秘传十水丸\x 后用尊重丸退余水。
炒甜葶苈 泽泻 巴豆(去壳,出油) 醋煮 大戟 芫花(醋炒) 甘遂(醋炒) 桑白皮 汉椒 茯苓 雄黄 每三钱,五更水下,以肉压之,免恶心。
\x车水葫芦丸\x 止用一扫光为贵。
木香 丁香(各三钱) 沉香 黑白丑(各二钱) 枳壳 乌药 白芷 当归(各一钱)
茶丸。
\x尊重丸\x 治蛊胀。腹大水肿,气逆喘乏,小便涩,大便闭,虚危甚效。
沉香 丁香 人参 槟榔 木香 青陈皮 枳实 白牵牛 木通 车前 苦葶苈 赤茯 苓(
各四钱) 胡椒 海金砂 白豆蔻 蝎尾 滑石(各二钱五分) 萝卜子(炒,六钱) 白丁香(
一钱) 郁李仁(两半,去皮)
姜汁糊丸,姜汤下。
气分与胸痹、中满皆相类。中满为气虚,胸痹为气实,气分挟痰饮。
营卫不利,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则身冷,阴气不通则骨疼;
阳前 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 遗溺,名曰气分。寸口迟而涩,迟则气不足,涩则血不足,气寒涎结,水饮所作。
妇人经水前断后病,名曰血分;先病水,后经断,名曰水分。
\x类别相似\x 湿肿类多,自正水之余,有风水、皮水、石水、黄汗等。入水门,如 脾气横泄、香港脚、皮满肤胀、肠覃、石瘕、气分、血分、皆相似也。
\x类分 胀\x 有胃中风、脾中寒、中湿、心痹、肝虚、脾伤、脾热、饮聚、女疸。
小腹胀,有肾热、三焦虚寒、疡痈、女劳疸。面肿,肺中风、肾中风、胃寒、肺水。
\x有论 肿七证\x 有肺气隔于膜外,营运不得,遍身浮肿,脉浮,治宜调肺通气。
有男脏虚,女血虚,伤于冷毒之物成积,碍气道不通,腹急气喘,亦有四肢不肿,只肚 鼓胀,脉弦,治宜化积。
有脾寒久年不愈,传为浮肿。且云内有伏热,因而泻利,及其热乘虚入脾,至胸腹急胀 ,脉数,治宜解热。
有脾主肌肉,肉如泥,按之不起,土湿病也,脉沉,治宜燥脾。
有脾虚不能制肾水,脾湿如泥,脉沉迟,治宜缓脾元利水道。
有伤风湿而肿,或伤冷湿而肿,气血凝涩,脉浮缓,治宜发散风湿也。
有久病气虚面浮,手足虚,气妄行者。妇人产后,或经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