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血赤色,烦渴溺涩,舌燥便秘。皆云气虚而津液不足,以保元加麦冬治之,愈甚。浆 滞不行,此乃血热未解,温补反助其邪,乃火盛水涸之义。更以犀角地黄汤,又四顺清凉饮利之,前症悉平,
浆满而愈。经曰∶毒未尽解而温补,则毒蕴盛而不能化浆也。
一痘九朝,死而弃之沙滩,视其手足动掣,色虽焦紫,形尚绽突,乃毒火闷瞀,一时而死,得水气而火减,
故复苏也,抱回治以犀角地黄汤而愈。然亦有得土气而解者。
一痘七日,根窠赤痛,便秘溺涩,烦躁饮水,或清解之剂未应。乃热毒内郁也,以大黄、当归、赤芍、甘 草之类一剂,又与犀角地黄汤而愈。
一痘养浆时,大便下血,或尿血,或神昏不醒,或多睡。盖心主血,虚邪乘而入心,神昏乱之,故宜犀角 地黄汤、安神丸。若治而不已者,至二十日而卒。若毒尽外出,当以补中益气汤加麦冬、枣仁。
一痘浆足,脓俱紫黑,热甚便秘,乃血热毒壅也,以黄连解毒汤加翘、蒡愈。
一女季春患痘,妄言卓立,日夜不能眠睡,至七朝,尚未安宁。视其形色俱顺,而妄言卓立者,心胆火炽 也,以犀角地黄加柴胡、龙胆治愈。
万密斋治汪氏子,痘出脓成时,头面腹背皆饱满,惟手足自肘膝至掌指,犹未起发。曰∶脾主四肢,此子 脾胃何甚弱也?乃由去胎失乳,故用建中汤加黄 、防风,一服,尽起胀作脓矣。其家奉信鲁湖黑神,此子寄 名于神,未出痘,神先降坛云∶吾保老黑痘出必少。至是痘出甚密,乃以计逐之使去。
<目录>卷二十七<篇名>靥期属性:附痂后。
徐仲光曰∶一痘浆足,结痂忽尔紫黑,此冲冒秽气也,以十全大补加木香,治之而愈。
一痘收痂,浓而干黑,身热咳嗽,乃风寒客肺也,麻黄汤得微汗而愈。
一痘痂如麸薄,粘皮不脱,昏睡内热,乃脾虚少血之故,以调脾养荣汤治之。
一痘收靥干黑,粘皮不脱,身热烦渴,睡卧不宁,有以气血不足大补之,四七日,枯槁而卒。
一痘如前,以犀角地黄汤加翘、蒡治之,火渐减而诸痘悉平,痂 渐脱而愈。此乃毒火弥炽之故,经曰火 盛则水涸,此之谓也。
一痘痂浓而干黑,粘皮不脱,身热烦渴,谵语妄言,睡卧不宁,乃阴虚火甚也,以四物汤,合生脉散加枣仁。
一痘清浆,结 如麸,乃正气不足,不能化毒尽解。以补中益气汤加山药治之,两曲池发痈成脓而愈。
一痘靥淡白如麸,便溏减食,乃中气不足,用参苓白术散加肉果、陈仓米愈。
一儿九岁出痘,匀朗绽突,九日浆足,能食便溏。乃恃其顺而恣与之食,以致肚腹胀痛,停浆色滞。用消 化药而便行安和。痘浆不长,乃食物虽消,正气受伤,当与调脾益气,助浆收敛。竟不从治,延至十四日,渐 内虚倒靥,浆复化为水,而始行补气,不效,喘胀而卒。
一痘至十日十一日,头面将结痂,脓浆尚未充足,只是气虚不能托毒于外,急以木香散加黄 、蝉蜕而愈。
一痘十二三日,上身已结痂,下体尚灰白不充满,头温足冷,以木香散加附子、酒 而愈。
一痘至十四五日,遍身结痂而充,但是足下未焦,寒战切牙,以十全大补汤加附子愈。
一痘至十五六日,脓泡充足,当痂不痂,又作寒战切牙,只是不足,治以温补。
一痘如前,顶突根绽,此是阳火有余,胃气大热也,服白虎汤一剂而愈。
一痘痂脱尽,正额一痘溃而不敛,四九日作痒,破出臭脓,声哑闷乱而死。
一痘痂尽脱,头上一痘不敛,二十八朝,作痒甚,出蛆盏许,亦声哑闷乱而死。
万密斋治胡氏长女,痘甚密,脓成过期不靥。此女平日脾虚食少,性不服汤剂,以钱氏异功散加木香、青 皮,蜜丸,米饮下,调理而安。
胡氏子痘甚密,脓成不靥,渐至溃烂。自起发以来,未得大便。此毒热郁蒸,故不成痂。欲下之,彼谓此 子素弱,不可下。时有术士,符水甚验,乃书一符,焚而服之,少顷,腹中鸣而利下清水,众皆称妙。因思久 未更衣,岂无燥矢?至次日,痘益溃烂,乃用胆导法,下燥矢三十余枚,如弹子大。众又笑曰∶此法更妙。痘 即收靥,至腰又不收,盖大便下后,又未行也。再用胆导法,去燥矢十四枚,后皆溏屎,痘尽收而安。
一小儿因渴,饮水过多,湿伤脾胃,不靥,以四君子汤,人参补中,白术燥湿,茯苓渗水,甘草解毒,加 防风以胜皮毛之湿,白芷以逐肌肉之水,桂以利关节而去寒水之邪,砂仁以温胃止渴,调理而安。
一小儿大便不通,热蒸于内而生湿,致浔淫不能成痂,用当归梢、生地以凉血,麻仁以润燥,酒大黄以泻 热开结,生甘草以和中,得利而安。
一小儿泄泻不止,食少,此里虚不能成痂,用陈氏异功散合肉蔻丸而愈。
蔡氏子痘密脓成,过期不靥,面疮溃肿,起止呻吟,呛水吐食,语音不清。或谓不治。视其面疮肿起,正 在贯脓,遍身皆然,非倒靥也。呛水呕食者,口唇肿硬,吞咽不便,非咽喉溃烂也。语音不清者,鼻中壅塞,
气不得通,非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