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26-续名医类案-第216页

方愈。
有士人患脑热疼,甚则自床下头以脑拄地,或得冷水稍得安,而疼终不已,服诸药不效,人教灸囟会而 愈。热疼且可灸,况冷疼乎。凡脑痛脾泻,先宜灸囟会,而强间等穴,盖其次也。(以上并《资生经》。)
薛立斋治一儒者,酒色过度,头脑两胁作痛,以为胃虚而肝病,用六味地黄料加柴胡、当归,一剂顿安。
商仪部劳则头痛,作阳虚不能上升,以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而痊。
王肯堂治一人,寒月往返燕京,感受风寒,遂得头痛,数月不愈。一切头风药无所不服,厥痛愈甚,肢体 瘦削。因思此症明是外邪,缘何不解?语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本因血虚而风寒入之,今又疏泄不已,
乌能愈哉?又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乃用当归生汗活血,木通通利关窍血脉。其人能酒,用酒一斗,入二 药其中,浸三昼夜,重汤煮熟,乘热饮之,致醉则去枕而卧。然有火郁于上而痛者,宜酒合石膏之类治之。又 方用芎、归、熟地、连翘各二钱,以薄荷二钱放碗内,将滚汤冲下,鼻吸其气,候温即服,服之立愈。然亦为 血虚者设耳。
马元仪治一人患头痛,经年不愈,早则人事明了,自午至亥,神气昏愦不宁。作风治,治无效。诊之两脉 俱沉且滑,此太阴、阳明痰厥头痛也。用礞石滚痰丸,间服导痰汤以荡涤之,次以六君子少加秦艽、全蝎,调理而安。
张树滋妹患头痛累月,诊之阳脉大,阴脉涩,曰∶此阴衰于下,阳亢于上,上盛下虚之候也。法宜六味地 黄丸加青铅五钱,俾清浊定位,斯不治痛而痛自止矣。所以然者,以阳气居上,体本虚也,而浊气干之则实;
阴气居下,体本实也,而气反上逆则虚。头为清阳之位,而受浊阴之邪,阴阳混乱,天地否塞而成病矣。治之 者不察其脉,概以头痛为风火,专行透解之剂,有不益虚其虚者乎。
朱某患头痛累月,苦不可忍,咸用散风清火之剂。诊其脉浮虚不鼓,语言懒怯,肢体恶寒,此劳倦伤中,
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也。故汗之反虚其表,清之益伤其中,其恶寒乃气虚不能上荣而外固也。况脉象 浮虚,体倦语怯,尤为中气气弱之验。与补中益气汤,(雄按∶此汤升清则有之,如何能降浊?升清降浊加蔓荆,
为使令至高巅。)一剂知,二剂已。
一人头风畏冷,首裹重绵,三十年不愈,以荞麦粉二升,水调作二饼,更互合头上,微汗即愈。(李楼《怪症奇 方》。王带存曰∶此方先装溪伯曾治族祖经验。)
缪仲淳治梁溪一女子,头痛作呕,米饮不能下。曰∶因于血热血虚,火上炎也。麦冬五钱,橘红、木瓜、
茯苓各二钱,白芍三钱,枇杷叶三大片,苏子钱半,甘菊钱半,乌梅二个,竹沥一杯,芦根汁半碗,二剂呕止。
头尚痛,加天麦冬二钱,头痛止。加土茯苓二两,小黑豆一撮,全愈。(《广笔记》。)
沈观颐中丞传自一道人头风神方,予仆妇患此,痛甚欲自缢,服二剂,数年不发。土茯苓四两,(忌铁。)金银 花三钱,蔓荆子、防风、明天麻各一钱,元参八分,辛夷、川芎各五分,黑豆四十九粒,灯心二十茎,芽茶五 钱,河水、井水各盅半,煎一盅服。(《广笔记》。)
《广笔记》治半边头风,属火症者,用之大黄末三分,黄芩末一钱,二味和生白酒一碗,顿热调匀服之即愈。
立斋治一妇人,脑左肿痛,左鼻出脓,年余不愈,时或掉眩,如坐舟车,正许叔微所谓肝虚风邪袭之而然 也。以川芎一两,当归三钱,羌活、旋复花、细辛、蔓荆子、防风、石膏、 本、荆芥穗、半夏曲、干地黄、
甘草各五钱,乃制一料,每服一两,姜水煎服而愈。
刘云密曰∶一妇季冬受寒,至于中春,巅顶并左后脑痛。是原病手足太阳寒水,寒久郁化热上行,以病于 手太阳,因风升之化不达,而病亦在左厥阴也。经谓过在巨阳、厥阴者诚然。诊者云∶手太阳热甚于风,足厥 阴热胜于湿,更谓脾肺亦有郁热。余止治手太阳而微兼肺,以手太阳之气化在肺,主气者也。心有微热,并治 足厥阴,以风升之化达,而手太阳之气化乃畅,更微利小肠,以通血脉而和其气,并心经之热亦去,故不必多 治他经也。按此亦治巅顶之一,因见寒者温治之未尽耳。酒片芩二分半,酒枯芩分半,蔓荆子二分半,防风分半,
萸连二分半,柴胡三分, 本三分,升麻二分,川芎二分,酒黄柏三分,当归三分,木通四分,牛膝三分,水 煎一剂立愈。
嘉 初仁宗寝疾,药未验。间召草泽医,始用针自脑后刺入,针方出,开眼曰∶好惺惺,翼日圣体良已。
自尔以穴目为之惺惺穴,经初无此名,或曰即风府也。(《书谩炼》宋·张舜民。)
吴桥治方简妻病五年,食 不尽一器,至夜则头岑岑递绝递苏,达旦乃定。桥至曰∶食少久卧肌宜 ,今 且腴,而脉不数,奚病为?或妇当娠大损血于头,审是,治二年可受胎,复产男而起矣。盖妇尝妊哭姑,发根 有疣如豆大,出血数升,匿勿令人知,寻免男,弗育也。治不补气,专补血,累二年而举子,命之曰去病,遂 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