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而气口亦手太阴耳。张云。气口属肺。手太阴也。布行胃气。则
在于脾。足太阴也。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然则胃气必归于脾。
脾气必归于肺。而后行于脏腑营卫。所以气口虽为手太阴。而实即足太阴之所归。故曰气口亦太阴也。简按马
张所解。其理虽详备。而考之经文。似不太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删亦字。
\x出于胃变见于气口\x 吴云。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熏蒸于肺。肺得诸脏腑之气。转输于经。故
变见于寸口。高云。五脏六腑之气味。始则五味入口藏于胃。继则脾气转输气味。皆出于胃。循经脉而变见于
气口。简按出字。全本作入。而王注亦云。谷入于胃。然据吴高注意。不必改入字。其义自明。
\x五气入鼻藏于心肺\x 张云。上文言五味入口藏于胃者。味为阴也。此言五气入鼻藏于心肺者。气为阳
也。鼻为肺之窍。故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观此两节。曰味曰气。皆出于胃。而达于肺。既达于肺。亦必
变见于气口。故气口独为五脏主。简按吴云。风暑湿燥寒。天之五气也。误。
\x察其下适其脉\x 吴云。下。谓二便也。张云。适。测也。简按当从太素。补上字候字。下文其病下。补能字。
\x拘于鬼神者\x 史记。扁鹊云。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目录>卷二

<篇名>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属性:吴云。异法者。治病不同其法。方宜者。五方各有所宜。
\x砭石\x 南史王僧孺传。全元起欲注素问。访王僧孺以砭石。答曰。古人以石为针。必不用铁。说文
有此砭字。许慎云。以石刺病也。东山经云。高氏之山多针石。郭璞云。可以为砥针。治痈肿。春秋。美 不
如恶石。服子慎注。石。砭石也。季世无复佳石。故以铁代之耳。简按山海经。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
箴石。吴任臣广注。程良孺曰。或云。金刚钻即其物也。
\x陵居\x 马云。倚高陵以为居。而耐受乎风。志云。高平曰陆。大陆曰阜。大阜曰陵。(出尔雅释地。)
根据山陵而居。故多风。简按当从志注。
\x褐荐\x 吴云。荐。草HT 也。简按诗豳风。无衣无褐。何以卒岁。注。褐。毛布也。古今 云。荐。席
也。草亦得以言荐。庄子齐物论。麋鹿食荐。荐。即草也。王注细草。盖本庄子。
\x华食\x 简按王注。酥酪骨肉之类。骨。当作膏。(张志并作膏。)
\x毒药\x 张云。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
可称为毒药。汪机云。药。谓草木虫鱼禽兽之类。以能攻病。皆谓之毒。简按说文。毒。浓也。害人之草。往
往而生。药。治病草。从 乐声。而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郑注。毒。药之辛苦者。药之物恒多
毒。贾疏。药之辛苦者。细辛苦参。虽辛苦而无毒。但有毒者多辛苦。药中有毒者。巴豆野狼牙之类。是也。药
中有无毒者。人参芎 之类。是也。直言聚毒药者。以毒为主也。以上皆与王注同。吴志高为有毒之药。误矣。
考本草。药物产于川蜀者极多。此从西方之一证。
\x其地高陵居\x 张云。地高陵居。西北之势也。
\x其民乐野处而乳食\x 张云。野处乳食。北人之性。胡地至今犹然。高云。居。常居也。处。暂处也。
其民乐野处有时。不欲居高也。旷野多兽。故乐野处而乳食。
\x脏寒主满病\x 张云。地气寒。乳性亦寒。故令人脏寒。脏寒多滞。故生胀满等病。简按脏寒不必生满
病。甲乙无满字。为是。
\x灸炳\x 简按诸本。炳。作 。当改。熊音。如劣反。烧也。张云。如瑞切。玉篇。 。而悦切。烧
也。与 同。
\x水土弱\x 冢语云。坚土之人刚。弱土之人柔。
\x食 \x 张云。 。腐也。物之腐者。如鼓 曲酱之属。是也。
\x致理\x 熊音。致。音治。密也。
\x九针\x 高云。灵枢九针论。黄帝欲以微针通其经脉。微针。小针也。岐伯论小针。而及于九针。故曰。
九针者亦从南方来。简按九针十二原。帝问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而岐伯答以始于一终于九。则微针
即是九针。对砭石而言。非九针之外有微针。志云。微针者。其锋微细。浅刺之
针也。恐非是。
\x痿厥寒热\x 高云。不劳则四肢不强。故其病多痿厥。食杂则阴阳乖错。故其病多寒热。
\x导引按跷\x 张云。跷。即阳跷阴跷之义。盖谓推拿溪谷跷穴。以除疾病也。熊音。跷。音乔。简按
张注牵强不可从。(详义见金匮真言论。)庄子陆氏释文。李云。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x从中央出也\x 高云。四方会聚。故曰来。中央四布。故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