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十二经脉昼夜百刻流注之图\pt166a38.bmp\r
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
上内廉,循股阴,
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侠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颈颡,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夫天有五运,人有五脏。五脏者,应五行,乃金木水火土,五运者,乃风火燥湿寒,皆应阴
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用
针者先明脏腑阴阳,调和顺逆,补泻迎随。经曰∶一曰治神,调养神气,专精其身。二曰养身,
用针者以我知彼,用之不殆。三曰知毒药为真,攻邪宜顺王真之道,其在兹乎。四曰制砭石小大,
用针者随病所宜,内外调治,以平为期。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诸阳为腑病,诸阴为脏病。故曰
少阳、少阴,少血多气,太阳、厥阴,多血少气,太阴多气少血,阳明多气多血。是以刺阳明出血
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气恶血,刺少阴出气恶血,刺厥阴出血恶气也。
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又曰治补有多少,力化有浅深,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期当
发,过者穴闭,精心专一,神不外营也。刺实须其虚者,留针,引阴至阳,阴气隆至,针下热,
乃去针也。刺虚须其实者,引阳至阴,阳气隆至,针
下热,乃去针。一经有五穴,五脏各归其本脏穴也。用针者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不虚不实,
以经取之者,当刺本脏穴也。
\r图\pt166a39.bmp\r
\r图\pt166a40.bmp\r
《素问》曰∶凡刺之法者,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
之。谨推昼夜百刻,人气日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故人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
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
于中,一周于身,水下二刻,日行二十分。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水下四刻,日行四十分。
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水下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计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
身,水下百刻。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故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月二十七日行
一周天,更行二日半,乃日与月相会,成一月,计日二十九度半,在人计二十九日。合个二十九
度半者,共五十九日,故月有大尽小尽。一岁日共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计三百五十四日。周天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成人间一年,今只行三百五十四度,在人计三百五十四日,余却一十
一度四分度之一,计一十一日三时辰,故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七闰,方成一章。至八十
章,然后盈虚之数尽,而复始也。
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以二十八日除之,得每日十三度有奇。余有零者,以之分法
分之,是日月行之度数也。
谨按《灵枢经》、《素问》所说流注,不比诸家所说流注,补泻生脉如神。用之勿误,须明
病之标本、虚实、反正、迎随、逆从、补泻、生刑,井、荥、输、经、合。人气所至者,经络便
为开,过者为闭。八般补泻∶迎随补泻、递顺补泻、转针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从逆补泻、
针头补泻、六字气诀补泻。
《素问》曰推昼夜百刻人气日行周天度数法,人气日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度
数合日月星辰缠度也。昼夜一百刻,乃一千单八分,人气行八百一十丈。一万三千五百息,通计
行八百一十丈,行尽二十八宿,共为五十周也。人气行二十八舍,每一舍三十六分,计一千单八
分,每一周计一十六丈二尺。法曰∶置一百刻,以二十八除之,得三十五,外有一十六入之分。
先于二十八内减一十六,直后相减停,除母一十六,次除子一十八,相减各得四。以先除二十八,
得七为母,次除一十六,得四为子,累加过母者为一刻。每一舍得三刻与七分之四,每一舍得三
十六分,计一千单八分。昼夜共五十周,每一周计一十六丈二尺,五十周计八百一十丈,计一万
三千五百息数也。
法置三十六分,以八尺一寸乘之,得二十九丈一尺六寸,以一十六丈除,(每一周得一十六
丈二尺,除得周数也。)乃血气长短,人气所行度数也。人气行于十分身之人也,日行一舍,计
三刻与七分之四。一刻人气行足太阳,二刻行足少阳,三刻行足阳明,四刻行足太阴,五刻行足
少阴,六刻行足厥阴,气血周身一度,计三十六分,长二十八丈九尺二寸,计八百一十息。日行
二舍,七刻人气行手太阳,八刻行手少阳,九刻行手阳明,血气周于身三度,计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