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壮而老。血气盛衰。其各不同。不可一概治之。六岁至十六岁者。和气如春。日渐滋长。内无思想之患。外
无爱慕之劳。血气未成。不胜寒暑。和之违也。肤腠疏薄。易受感冒。和之伤也。父母爱之。食饮过伤。其治
之之道。节饮食。适寒暑。宜防微杜渐。行巡尉之法。用养性之药。以全其真。二十岁至五十岁。和气如夏。
精神鼎盛。内有思想之患。外有爱慕之劳。血气方刚。不畏寒暑。和之违也。劳伤筋骨。冒犯八邪。和之伤也。
以酒为浆。醉以入房。其治之之道。辨八邪。分劳佚。行守令之法。宜治病之药。当减其
毒。以全其真。五十岁至七十岁者。和气如秋。精耗血衰。血气凝泣。思虑无穷。形体伤惫。和之违也。百骸
疏漏。风邪易乘。和之伤也。风雨晦明。饮食迟进。其治之之道。顺神养精。调腑和脏。行宪曹之权。施赈济
之法。守令内恤。巡尉外护。宜保命之药以全其真。七十岁至百岁者。和气如冬。五脏空洞。犹蜕之蝉。精神
浮荡。筋骨沮弛。和之违也。触物易伤。衣饮浓薄。和之伤也。大寒振栗。大暑煎燔。其治之之道。餐精华。
处奥庭。行相传之道。燮理阴阳。周流和气。宜延年之药。以全其真。夫如是则调御中节。治疗得宜。阴阳协
和。荣卫流畅。凡厥有生。同跻寿域矣乎。



<目录>卷下\附∶素问元气五行稽考

<篇名>诸吐方法

属性:仲景云。伤寒三四日。邪气未传于里。其邪气在上。用瓜蒂散吐而瘥。岂可俟其汗。又云伤寒六七日。胸
中微痞。不欲言。懊 昏眩。无下证。仲景用栀子豉汤吐之。立可。又忽然中风。不知人事。亦不须汗。喉中
呷咂之声。用稀涎散吐之。亦可。又有小儿惊风潮搐。手足掣缩。用验命散吐之。又云风头痛。经云若不吐涎。
久则瞽目而不治。用瓜蒂散吐之。三吐而瘥。又暴嗽风涎上壅。咽噎不利。用茶调散吐之。
又阳痫久不愈。未成痴呆。用导涎散吐之。
又阴痫。用二圣散吐之。
又膏粱之人。食物多食生脍。胸中不下。化虫伏于胸中。胸膈不快。噎食不下。用藜芦散吐之。
又久病患胁痛。诸药莫能治。用独圣散加蝎梢半钱吐之。
诸痫不时发作。不知人事。用半生半熟汤吐之。
暗风病久不瘥。发过如故。用郁金散吐之。
疟久不瘥。发寒热无时。用常山散吐之。
蛟龙瘕痛。腹胀如蛊。用球糖散吐之。
人初患伤食。或用冷身腹闷乱。身热见食则 。用赤小豆散吐之。
妇人筋挛骨痛。用神应散吐之。
或曰。筋病吐之何为。答曰。木郁达之。所谓达者。令其条达也。或又有打扑坠堕。先吐之用金花散。后下
之用承气汤。盖承者顺也。
偏枯证。半身不遂是也。用追风散吐之。须风后有目疾。眼有半明。可救之。用防风汤吐之。
小儿上喘潮热。先用蔚金散吐之。后用镇庭散下之。立效。
治颠狂病久不已。用三圣散吐之。后大下之。
诸风掉摇强直。不知人事。便可悬豆膏。涎出立效。
胸膈满闷。背痛或臂痛。可先用祛风汤吐之。后服乌药散。疠风或疮疡恶疮。便用二圣散吐之。后服苦参
丸。
诸厥气厥中风不省人事。便用神圣散膏。鼻内灌之。吐出涎立效。
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便与神圣散吐之。后汗之下之效。三法俱用之。
又有人患蛟龙瘕痛。久不愈欲死。用球糖膏吐之。吐出其物形如蜥蜴。长七八寸。立可。
吐法者。上古高医用之。今庸下之流。止看诸方。不知治法。不识病源。即不行圣人之法。去圣远矣。
可不恐欤。



<目录>卷下\附∶素问元气五行稽考

<篇名>治黄肿

属性:诗曰∶白酒煎飞面。青矾百草霜。根据方炮制作。消却几多黄。
绿矾(四两) 五倍子 百草霜(一两) 木香(二钱)
上为细末。用酒煎飞面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酒下。二三服。
又方。平胃散四两。青矾二两。醋糊为丸。米饮下。
又方。平胃散乌沉汤。四两青矾。二两酒。糊为丸。
又方。好川当归四两。用浮子酒浸七日。青矾四两。制 赤色成珠子。为细末。百草霜三两。同研细。用
当归酒同研细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服后一月。黄去立效。此方祖传七世。
治诸气肿。茯苓散。
芫花(醋拌炒) 泽泻 郁李仁 甜葶苈 汉防己 本(各二钱半) 陈皮(去白) 白茯苓 白槟榔
瞿麦(各半两) 滑石 大戟(各七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浓煎双白皮汤。空心调下。取下碧绿水。如烟羊脂即效。如未尽。隔日又服。肿消
不服。忌食盐一百日。
治 疮方烂至胸前。两腋下有块。如茄子大。或牵至两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