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7-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第42页

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地之四方。分为六步。一岁之中。更治时令。以应天外六节气位之治。)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夏相火极。水生承之。从微渐化。至冬而着。下同。)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 之。(风木。)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马注。其说与阴阳家水胎于午。金胎 于卯。略同。皆循环相承。以为胎也。)亢则害。承乃制。(六气各专一令。专令者常太过。故各有所承。以制其过。不 使亢甚为害也。)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外列。即损益彰矣之义。按古文作制生则化。言有制之者。生于其间。则亢害 者可化为和平。如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之化也。后人改作制则生化。似可不必。)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此段言运气有 生克。而又有制化也。盖五行之理。不独贵于相生。而尤妙于相克。有克之者。以制其太过。则亢害者可化为和平。而 盛衰之故。昭然外列而可见。若一于亢害。必至于败乱。而生化之原由此大病矣。盖生克者。运气之常数。而制之化之。
又所以转五运而调六气也。圣人作经。参赞化育。义专在此。数句实为全经之要义。王氏略而不注。林氏河间引证纷然。
求明而反晦。惟马注云。六位之气过极。则必害作。承气乃生于下。制之使不过也。只照本文解。反觉明白直捷。)盛衰 何如。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何谓当位。曰。木运临卯。(丁卯岁。)火运临午。(戊午岁。)
土运临四季。(甲辰甲戌己丑己未岁。)金运临酉。(乙酉岁。)水运临子。(丙子岁。)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天干之化运。
与地支之主岁。相合。为岁会。)非位何如。曰岁不与会也。(则有过不及之气矣。)土运之岁。上见太阴。(己丑己未岁。
上谓司天。)火运之岁。上见少阳(戊寅戊申岁。)少阴。(戊子戊午岁。)金运之岁。上见阳明。(乙卯乙酉岁。)木运之 岁。上见厥阴。(丁巳丁亥岁。)水运之岁。上见太阳。(丙辰丙戌岁。)天之与会也。故曰天符。(司天与运气相会。)天 符岁会何如。曰。太一天符之会也。(天符岁会中之己丑己未戊午乙酉。乃天符岁会相同。又名太乙天符。太一者。至尊 无二之称。即天元纪大论所谓三合为治。一者天会。二者岁会。三者运会。)其贵贱何如。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令。
太一天符为贵人。邪之中也。奈何。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谓以天 符岁会太一之日得病。)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曰。位有终始。气有国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张注。位有终始者。
谓厥阴风木主初气。君相二火主二气三气。太阴湿土主四气。阳明燥金主五气。太阳寒水主六气。此主时之五行。守定 位而不移者也。气有国中者。谓加临之六气。始于地之初气。而终于天之中气也。上下不同者。谓客气加于上。主气主 于下。应各不同也。)求之奈何。曰。天气始于甲。(天干。)地气始于子。(地支。)子甲相合。命曰岁立。(从甲子岁始。
推之有六十甲子。)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先立其岁。以候其时。则加临之气。可期而定矣。)言天者。求之本。(风寒 暑湿燥火。六元本气。)言地者。求之位。(三阴三阳。五行之步位。言人者。求之气交。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 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天 枢。脐旁穴名。胃经。)国中何也。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王注。初之气。天用事。则地气上腾于太虚之内。气之 中。地主之。则天气下降于有质之中。)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 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因是而有胜复之变。)夫物之生从于化。物 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化则正风生。变 则邪风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
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有情无情。皆有四者。)故器者。生化之宇。(凡有形者。皆谓之器。)器散则分之。生化息 矣。(人之生也有涯。故器散而分。则阳归于天。阴反于地而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小物大物。)
期有远近。(小年大年。)四者之有。(升降出入。)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道签申之粹语。)此 之谓也。曰。有不生不化乎。与道协议。惟真人也。(经以合道。真人为至。非神圣其孰能与于此。)(六微旨大论)
平气何如而名。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其不及奈何。木曰委和。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