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出者。何气使然。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目皆宗脉之所聚。)上液之道也。(液上升之道路。)
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感则液道开。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
灌精濡空(孔。)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素
问言泣涕。见后解精微论。)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忧思则心系急。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人之涎
下者。何气使然。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廉泉。舌本穴名。阴维
任脉之会。昂按。风中舌本则舌纵难言。廉泉开而流涎沫。此云虫动。尚有未该。)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耳者宗脉
之所聚也。(此论他书不载。仅见于此。昂按。人夜卧之时。五官皆不用事。惟耳能听。岂非以宗脉所聚。故能有所警觉
也乎。又人在母腹中。仅一血胚。闻雷霆火爆之声。则惊而跳。此时五官未备。而闻性已与外物相通。故楞严二十五圆
通。独重耳根。孔子亦言。六十而耳顺。则耳之异于诸官也明矣。)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流。)脉有所竭者。
故耳鸣。(即下文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之义。)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此厥逆走上。(火气上逆。)脉气使然也。(使
然。一作辈至。)少阴气至则啮舌。(舌为手少阴心之窍。)少阳气至则啮颊。(手少阳三焦脉下颊。足少阳胆脉加颊车。)
阳明气至则啮唇矣。(手阳明大肠脉挟口。足阳明胃脉环唇。)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
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按内经无遗精白浊之文。但云出白溲白自淫。溲便变。又云水
液混浊。皆属于热。)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 。(字汇。 。废忘也。音懑。)(口问)
【灵】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
也。(素问调经篇。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人之善饥而不嗜食者。何气使然。(饥当嗜食。)精气并于脾。热
气留于胃。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胃气逆上。则胃脘寒。故不嗜食也。(上脘热。故善消谷。中脘寒。故不嗜食。)
(大
惑论)
【灵】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道之塞。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食喉管在后。通于胃。)喉咙者。气之所
以上下者也。(气喉管在前。通于肺。)会厌者。音声之户也。(气喉之蔽。以掩饮食。使不错入气喉。)口唇者。音声之
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上 。)音声之关也。颃颡者。(颃颈也。又咽也。)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未
详。)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气无所分。)是故厌小而疾薄。则发气
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浓。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重言也。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
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忧恚无言论)
【素】诊得心脉而急。病名心疝。(诸急为寒。寒气积而为疝。)少腹当有形也。心为牡脏。(金匮真言。阳中之阳心
也。)小肠为之使。故曰少腹当有形也。(心君不易受邪。故脏病而见形于腑。)胃脉病形何如。胃脉实则胀。虚则泄。病
成而变何谓。风成为寒热。(生气通天论。因于露风。乃生寒热。)瘅成为消中。(邪热在胃。则善食而饥。)厥成为巅疾。
(藏气下虚。厥逆而上。则巅顶眩运。忽然颠仆。)久风为飧泄。(肝风贼胃土。则食不化而泄利。)脉风成为疠。(音癞。
脉为血府。受风邪久。则血肉瘀坏而为癞。)病之变化。不可胜数。(不特此数端。)诸痈肿筋挛骨痛。此寒气之肿。八风
之变也。(皆风寒为病。灵枢九宫八风篇。风从南方来。名大弱风。伤人内舍于心。外在于脉。从西南方来。名谋风。伤
人内舍于脾。外在于肌。从西方来。名刚风。伤人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从西北方来。名折风。伤人内舍于小肠。外
在于手太阳脉。从北方来。名大刚风。伤人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从东北方来。名凶风。伤人内舍于大
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从东方来。名婴儿风。伤人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从东南方来。名弱风。伤入内舍于
胃。外在于肌肉。)(脉要精微论)
【灵】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 。 急不能卒视。(本篇云。足阳明之筋。上颈挟口。腹筋急。引缺盆及
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寒则急引颈移口。手太阳之筋。属目外 。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
久乃得视。)(经筋篇)
【灵】手屈而不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