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阳未盛而脉满。是虚阳上攻。肾脉入肺中。故咳。鼻为肺窍。故出血。)
厥阴所谓 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脉络阴器。抵小腹。)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也。(阴邪伏于阳中。)
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薄而热。故嗌干也。(三月五阳与一阴相薄。厥阴脉循喉咙。)(脉解篇)
【素】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
土恶木也。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阳明多气多血。)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阳明厥则喘(胃热伤肺。)而惋。(热
郁而不能安。)惋则恶人。或喘而死。或喘而生者。何也。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经邪浅而脏邪深。)病甚则弃衣而
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
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也。(阳明脉解篇。)
【素】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痿 不为人用。)四肢皆禀气于胃。(胃为水谷之海。)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
禀也。(脾传水谷精气。四肢乃得禀受。张注。畅于四肢。坤之德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
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不主时。何也。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
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四季之月。土旺各十八日。)脾藏者。常着。(彰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
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土贯五行。无所不治。)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为胃。)行其津液何也。足太
阴者三阴也。(肝为一阴。肾为二阴。脾为三阴。)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脾为胃也。三阴。太
少厥也。)阳明者表也。(为脾之表。)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胃为脾也。三阳。太阳少阳阳明也。)脏腑
各因其经。(脾经。)而受气于阳明。(胃。)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肝
主筋。肾主骨。肺主肌。脾主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太阴阳明论)
【素】肾何以主水。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肺肾为子母之脏。肺生水。肾主水。故二脏皆能积水。肾脉入肺中。肾气上逆。则水客肺中而为病。故云肾本肺标。)
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肾者胃之关也。(前阴利水。后阴利谷。)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膀胱为肾之腑。不能化
气。则关闭而水积。肾属阴。而体为坎。故水从而聚之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
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
皮里。传为 肿。名曰风水。(吴注。水因风得。故名风水。所以治水必兼风药。若但腹中坚胀。而身不肿。病名蛊胀。
与此不同。)所谓玄府者。汗空(孔同。)也。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肾本肺标。)故肺
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水气上逆。)(水热穴论)
【素】肾移寒于脾。(肾伤于寒。而传之脾。薄其胜己。旧作肝误。)痈肿少气。(寒变为热而痈肿。脾不能运而少气。)
脾移寒于肝。(薄其胜己。)痈肿筋挛。(肝主血。寒则凝而为痈肿。肝主筋。寒则挛缩。)肝移寒于心。(传于所生。)狂
隔中。(神为寒薄。水火相扇。故狂。寒结于中。故隔塞不通。)心移寒于肺。(乘其所胜。)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
死不治。(此为上消。心火铄金。肺不能主气。有降无升。故饮一溲二。未至此甚。犹有可治者。昂按。痈肿狂隔。肺消
之症。多属火热。而经文俱云移寒。若作热解。则下文又有移热一段。诸注随症训释。或言热或言寒。语虽不一。义实
难移。窃谓移寒寒字。当作受病之始言。如隔塞多属热结。若云膈症间有寒隔。痈肿间有寒疡。然属热者多。与狂巅肺
消。均当作寒久变热解。于义始通。若下文移肾涌水。则始终均属阴寒也。)肺移寒于肾。(传于所生。)为涌水。涌水者。
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肺生水。大肠为肺之腑。肾至阴。为水脏。肾本肺标。
故聚水为病。)脾移热于肝。(薄其胜己。)则为惊衄。(肝藏血而主惊。肝脉与督脉会于巅。血随火溢。上脑而出于鼻。
则衄。)肝移热于心(传于所生。)则死。(心为君主。不易受邪。况肝气燥烈。木火相燔。故死。)心移热于肺。(乘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