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
〔温毒〕病温更遇时毒,面赤斑如锦纹,咽痛烦躁,黄连解毒汤。自汗而渴,胃热发斑者,人参化斑汤。
斑已透,热不退者,犀角大青汤去黄芩、升麻,加生地、人参、柴胡。误用热药,邪毒深陷,发为狂乱,面赤眼
红,舌黑鼻煤,下利脉洪数者,消斑青黛饮。忌下药,惟便秘躁渴,可微下之,大柴胡汤。凡斑疹初见胸背两
胁,点大为斑,粒小为疹。斑属血多,疹属气多。或阳症误用热药,或当下不下,或下后不解,皆能致之。不
可发汗,重令开泄,更增斑烂。斑紫点小,心胞热也。点大而紫,胃中热也。斑黑而光亮,热毒盛也。黑而晦者
死,若黑而晕脚红者,火
内伏,用清凉发散,间有转红成可救者。凡斑疹,皆邪气外透,发出宜神情清爽,为外解里和,如斑疹出而
昏者,正不胜邪,或胃津内涸。有白泡如水晶者,湿邪郁于卫分,汗不彻故也。当理气分之邪,若毒壅,消
毒犀角饮,大青四物汤。



<目录>卷之一\温症论治

<篇名>温症脉候

属性:温病脉,多在肉分,不甚浮,右脉倍于左,热气佛郁在里故也。刘复真曰∶寒病传经,故脉日变;
温热不传经,故不变。寒病浮洪有力易治,芤细无力难治,无脉不治。温热不然,温有一二部无脉者,有三四
部无脉者,被火所逼而伏,非绝无也,于病无妨。照经用辛寒,火散脉起,病愈矣。盖温病发在二三经,始
终在此,更不递传他经,其一二经或洪数,他经弱且伏,根据经调之,伏者起,洪者平,自愈。



<目录>卷之一\温症论治

<篇名>附方

属性:〔凉解〕\x葱豉汤\x 葱白 豆豉 解表热。又栀豉汤吐虚烦。
栀子 豆豉
〔彻热〕\x黄芩汤\x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泻火〕\x凉膈散\x 见前中风。
〔热利〕\x葛根黄连黄芩汤\x 葛根 黄连 黄芩 甘草
〔咽痛〕\x甘桔汤\x 甘草 桔梗
〔除烦〕\x黄连阿胶汤\x 黄连 黄芩 芍药 阿胶 鸡蛋黄
〔生液〕\x玉女煎\x 生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清心〕\x牛黄清心丸\x 黄连 黄芩 山栀 郁金 辰砂 西牛黄 此万氏牛黄清心丸,与医宗方别出。
〔宣窍〕\x至宝丹\x 见前中风。
〔痰热〕\x温胆汤\x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名二陈汤,加竹茹、枳实,名温胆汤。
〔攻里〕\x承气汤\x 大黄 枳实 芒硝 浓朴 名大承气汤,去芒硝,名小承气汤。
〔消痞〕\x泻心汤\x 汤名有五,若半夏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
草干姜 大枣 名半夏泻心汤,去热开痞。
〔散结〕\x小陷胸汤\x 黄连 半夏 栝蒌
〔风温〕\x葳蕤汤\x 葛根 白芷 麻黄 羌活 杏仁 甘草 葳蕤 川芎 石膏 木香
〔湿温〕\x苍术白虎汤\x 见前中风。
〔冬温〕\x阳旦汤\x 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名麻黄汤,加黄芩,名阳旦汤。
〔发斑〕\x升麻葛根汤\x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加紫草茸。
〔斑毒〕\x黄连解毒汤\x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 毒盛加大青。
〔透斑〕\x犀角大青汤\x 大青 犀角 栀子 香豉
〔胃热〕\x人参化斑汤\x 即白虎汤加人参。
〔胃伤〕\x犀角地黄汤\x 犀角 生地 赤芍 丹皮
〔利府〕\x导赤散\x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竹叶
〔滋液〕\x炙甘草汤\x 见前中风。
〔保胎〕\x四物汤\x 见前中风。
〔热陷〕\x小柴胡汤\x 柴胡 半夏 人参 甘草 黄芩 姜 枣
〔结胸〕\x海蛤散\x 海蛤 滑石 甘草 芒硝 每服二钱,鸡子汤调下。
〔湿温〕\x香薷饮\x 见前中风。
〔湿温〕\x正气散\x 见前中风。
〔利湿〕\x五苓散\x 猪苓 茯苓 白术 泽泻 桂
〔泻湿〕\x天水散\x 即六一散。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灯心汤调下,加辰砂少许,名益元散。
〔温毒〕\x消斑青黛饮\x 人参 石膏 知母 甘草 青黛 黄连 犀角 元参 山栀 生地 柴胡 苦酒煎。
〔便秘〕\x大柴胡汤\x 柴胡 半夏 黄芩 芍药 枳实 大黄 姜 枣
〔毒壅〕\x消毒犀角饮\x 犀角 牛蒡子(炒研) 荆芥穗 防风 甘草 咽痛,加桔梗、薄荷。
〔斑毒〕\x大青四物汤\x 大青(钱半) 阿胶 甘草(各一钱) 豆豉(百粒)



<目录>卷之一\温症论治

<篇名>温症脉案

属性:房师午园张公,高年上盛下虚,案牍劳神,冬春不寐,感温呛咳,晕仆,两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