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皆是也。详具脉 色会通。)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切,深也。循,察也。经络为病,
身必痛痹,甚则血气不行,故脉道凝涩也。循音巡。)凝涩者,致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行,决之乃 行。(血脉凝涩,气不至也,故当留针以补而致其气以温之。致,使之至也。决者。开泄之谓。)故曰∶气有余于上者,
导而下之;(气有余于上者,病必在上,故当刺其穴之在下者,以导而下之。导,引也。)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气 不足于上者,即刺其在上之穴,仍推其针而休息之。休者,留针以待气也。)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稽留不至,言 气至之迟滞者,接之引之而使其必来也。迎,去声。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迓之使来,则去声。)必明于经隧,
乃能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隧,道也。必明经脉之道路,而后能执持之也。其有 寒热不和者,因其偏而导去之。脉道虽有郁陈而血不结者,则其势而予治之。则,度也。予,与同。隧音遂。)必先明知 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凡刺之道,须明血气,故必知此二十五人之脉理,而刺之大约。可以 尽矣。)
<目录>四卷\藏象类<篇名>三十二、五音五味分发脏腑属性:(灵枢五音五味篇)
右征与少征调,右手太阳上。(此下十二条,并后九条,皆所以言六阳之表也。)
左商与左征调,左手阳明上。
少征与大宫调,左手阳明上。(义似不合。)
右角与大角调,右足少阳下。
大征与少征调,左手太阳上。
众羽与少羽调,右足太阳下。
少商与右商调,右手太阳下。(义似不合。)
桎羽与众羽调,右足太阳下。
少宫与太宫调,右足阳明下。
判角与少角调,右足少阳下。
HT 商与上商调,右足阳明下。(义似下合。)
HT 商与上角调,左足太阳下。(义似不合。)
上征与右征同,谷麦畜羊果杏。 手少阴藏心,色赤味苦时夏。(此下五条,言五脏之里,以合四时五色五味也。)
上羽与大羽同,谷大豆畜彘果栗。足少阴藏肾,色黑味咸时冬。
上宫与大宫同,谷稷畜牛果枣。足太阴藏脾,色黄味甘时季夏。
上商与右商同,谷黍畜鸡果桃。手太阴藏肺,色白味辛时秋。
上角与大角同,谷麻畜犬果李。足厥阴藏肝,色青味酸时春。
大宫与上角同,右足阳明上。
左角与大角同,左足阳明上。(义似不合。)
少羽与大羽同,右足太阳下。
左商与右商同,左手阳明上。
加宫与大宫同,左足少阳上。(义似不合。)
质判与大宫同,左手太阳下。
判角与大角同,左足少阳下。
大羽与大角同,右足太阳上。
大角与大宫同,右足少阳上。(按∶此篇乃承前篇阴阳二十五人而详明其五行相属之义。但前节言调者十二条,后节 言同者九条。总计言角者十二,征者六,宫者八,商者八,羽者七。有重者,如左手阳明上,右足太阳下,右足阳明下,
右足少阳下。有缺者,如左手阳明下,右手阳明上,右手阳明下,左足太阳上,左足阳明下。且有以别音互入,而复不 合于表里左右五行之序者。此或以古文深讳,向无明注,读者不明,录者不慎,而左右上下大少五音之间,极易差错,
愈传愈谬,是以义多难晓。不敢强解,姑存其文,以俟后之君子再正。)
右征、少征、质征、上征、判征。
右角、HT 角、上角、大角、判角。
右商、少商、HT 商、上商、左商。
少宫、上宫、大宫、加宫、左角宫。
众羽、桎羽、上羽、大羽、少羽。(此上五条,结上文而总记五音之目也。五音各五,是为二十五人之数。)
<目录>五卷\脉色类<篇名>一、诊法常以平旦属性:(素问脉要精微论)
黄帝问曰∶诊法何如?(诊,视也,察也,候脉也。凡切脉望色,审问病因,皆可言诊,而此节以诊脉为言。)岐伯 对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平旦者,
阴阳之交也。阳主昼,阴主夜,阳主表,阴主里。凡人身营卫之气,一昼一夜五十周于身,昼则行于阳分,夜则行于阴 分,迨至平旦,复皆会于寸口。故难经曰∶寸口者脉之大会,五脏六腑之所终始也。营卫生会篇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 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口问篇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故诊法当于平旦初寤之时,阴气正平而未动,阳气将盛而未散,饮食未进而谷气未行,故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 至扰乱,脉体未及更改,乃可以诊有过之脉。有过,言脉不得中而有过失也。夫脉者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 衰则脉衰,气血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