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运气四。)魄门。(藏象二十三。)
隐曲∶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疾病六。)不得隐曲。(脉色二十九。)隐曲不利,互引阴股。(运气二十七。)
肾风之状,隐曲不利。(疾病二十八。)隐曲之疾。(运气三十。)
为故∶适其至所为故也。(论治三。)适事为故。(论治四。)以汗为故而止。(运气二十五。)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
故。(针刺六。)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针刺十四。)刺筋上为故。以热为故。刺无伤脉肉为故。(俱针刺五十。)刺肌
肉为故。(针刺三十六。)必端内针为故止。(针刺五十四。)
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
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
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此节乃病能论尾,观其辞意,皆释经文未
明之义,而与本论无涉,且其有见于经者,有不见于经者,王氏谓古经断裂,缪续于此者是也。故不载正条,收类于此。)
附∶王太仆法言∶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助其心。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动复止,倏忽
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内格呕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呕而吐,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暴速注下,
食不及化,是无水也。溏泄而久,止发无恒,是无水也。故心盛则生热,肾盛则生寒。肾虚则寒动于中,心虚则热收于
内。又热不得寒,是无水也。寒不得热,是无火也。夫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热之不久,责心之
虚。寒之不久,责肾之少。有者泻之,无者补之,虚者补之,盛者泻之。是以方有治热以寒,寒之而火食不入,攻寒以
热,热之而昏躁以生,此则气不疏通,壅而为是也。纪于水火,余气可知。(疾病一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
主,以制阳光。脏腑之原,有寒热温凉之主。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
阴,热之犹可。(论治七注。)塞因塞用者,如下气虚乏,中焦气壅,欲散满则更虚其下,欲补下则满甚于中。治不知本
而先攻其满,药入或减,药过依然,气必更虚,病必渐甚。乃不知少服则资壅,多服则宣通,峻补其下以疏启其中,则
下虚自实,中满自除,此塞因塞用之法也。(论治四注。)



<目录>三十一卷\会通类

<篇名>十二、疾病(上)

属性:会通十二类,惟疾病一类浩繁难悉,今所采者,或摘其要,或总其题,观者仍当于各类细求之。)



<目录>三十一卷\会通类

<篇名>十二、疾病(上)

属性: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
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见疾
病类十三。)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故俱
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阴阳三。)
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帝曰∶调此
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
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萎,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阴阳二。)
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阴阳俱病命曰风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
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
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为不表不里,其形不久。(针刺三十一。)
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
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疾病二十五。)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疾病二十。)
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疾病四十八。)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