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也。)发际后中八,(前发际以至于后,中行凡八
穴,谓神庭、上星、囟会、前顶、百会、后顶、强间、脑户也。内囟会等五穴,重见前足太阳下。)面中三,(素 、水
沟、兑端三穴也。)大椎以下至尻尾及旁十五穴。(谓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枢、
命门、阳关、腰俞、长强、会阳也。内会阳二穴属足太阳经,在尻尾两旁,故曰及旁。共十六穴。本经连会阳则二十九
穴也。)至 下凡二十一节,脊椎法也。(此除项骨而言。若连项骨三节,则共二十四节。 音底,尾 也。椎音槌,脊
骨也。)
任脉之气所发者二十八穴∶(今少一穴。)喉中央二,(廉泉、天突也。)膺中骨陷中各一,谓璇玑、华盖、紫宫、玉
堂、膻中、中庭,共六穴也。)鸠尾下三寸胃脘,五寸胃脘,以下至横骨六寸半,一,腹脉法也。(鸠尾,心前蔽骨也。
胃脘,言上脘也。自蔽骨下至上脘三寸,故曰鸠尾下三寸胃脘。自脐上至上脘五寸,故又曰五寸胃脘。此古经颠倒文法
也。又自脐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骨度篇曰∶ KT 以下至天枢长八寸,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正合此数。一,谓
一寸当有一穴。此上下共十四寸半,故亦有十四穴,即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齐中、阴交、气
海、丹田、关元、中极、曲骨是也。此为腹脉之法。)下阴别一,(自曲骨之下,别络两阴之间,为冲督之会。故曰阴别。
一,谓会阴穴也。)目下各一,(足阳明承泣二穴,任脉之会。)下唇一,(承浆穴也。) 交一。(督脉穴,任脉之会。)
冲脉气所发者二十二穴∶挟鸠尾外各半寸至齐寸一,(齐,脐同。寸一,谓每寸一穴,即幽门、通谷、阴都、石关、
商曲、肓俞,左右共十二穴也。)挟齐下旁各五分至横骨寸一,腹脉法也。(谓中注、髓府、胞门、阴关、横骨,左右共
十穴。上俱腹二行脉法也。按∶此皆足少阴穴,盖冲脉并足少阴之经而上行也。)
足少阴舌下,(刺疟论曰∶舌下两脉者,廉泉也。指此而言。故廉泉虽任脉之穴,而实为肾经脉气所发,重出。)厥
阴毛中急脉各一,(急脉在阴毛之中,凡疝气急痛者,上引小腹,下引阴丸,即急脉之验,厥阴脉气所发也。今甲乙针灸
等书,俱失此穴。)手少阴各一,(阴 二穴也。)阴阳跷各一,(阴跷之 ,足少阴交信也。阳跷之 ,足太阳附阳也。)
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凡三百六十五穴也。(手足诸鱼际,言手足鱼际非一也。然则手足掌两旁丰肉处,皆谓之鱼。此
举诸鱼际为言者,盖四肢为十二经发脉之本,故言此以明诸经气府之纲领也。总计前数,共三百八十六穴,除重复十二
穴,仍多九穴,此则本篇之数。愚按∶气穴论言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而气府论复言三百六十五,其数既多,又将
何所应乎?余尝求之天道,此正所以应人也。夫天象有竖有横,有经有纬,经分南北,纬分东西,如岁数之应天者,特
以纬度言之耳,而天之四正四隅,盖无往而非此数。其在人者,故有气穴气府及孙络溪谷骨度之分,亦无往而不相应,
此正天人气数之合也。今考之气穴之数,则三百四十二,气府之数则三百八十六,共七百二十八穴,内除气府重复十二
穴,又除气穴气府相重者二百一十三穴,实存五百零三穴,是为二篇之数。及详考近代所传十四经俞穴图经总数,通共
六百六十穴,则古今之数,已不能全合矣。此其中虽后世不无发明,而遗漏古法者,恐亦不能免也。)



<目录>七卷\经络类

<篇名>十、项腋头面诸经之次

属性:(灵枢本输篇)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此下言颈项中诸经之次也。缺盆,足阳明经穴,居横骨之上,左右各一。缺盆之中,
即任脉之天突穴,是为颈前居中第一行脉也。)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一次者,次于中脉一行,足
阳明也。其动脉名曰人迎,即颈中第二行脉也。)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二次于足阳明之外者,手阳明也。穴
名扶突,在颈当曲颊下一寸,人迎后一寸五分,即第三行脉也。)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三次于手阳明之外者,
手太阳也。穴名天窗,在颈大筋前,曲颊下,扶突后,即第四行脉也。)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四次于手太阳
之后者,足少阳也。上出天窗之外,而颈中无穴,是第五行脉也。此云天容者,系手太阳经穴,疑误。)五次脉,手少阳
也,名曰天牖。(五次于足少阳之后者,手少阳也。穴名天牖,在颈大筋外,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发际上,是第六
行脉也。牖音有。)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六次于手少阳之后者,足太阳也。穴名天柱,在挟项后大筋外廉发
际陷中,是第七行脉也。)七次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