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0-简明医彀-第84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又方(治口疮) 黄连(三钱),好酒煎二沸,候冷,噙漱慢咽。或枯矾、黄丹敷;或莲瓣 贴。

赴筵散
(治口疮) 黄连末(一两) 干姜(炮,研,三钱)和匀,淡盐汤漱口,敷。

口糜生疮∶胡连(五钱) 川连(三钱) 细辛 藿香(各一钱)研匀敷。
又 硼砂、青黛、薄荷、石膏,研匀搽。
又 白芷、铜青(等分),敷。
又 黄柏、青黛敷。或大黄、明矾敷。或枯矾、雄黄敷。

噙方
益智、甘草为末,舐咽,或汤调下。

又 白芷、川芎为末;或丁香、川芎、甘草、白芷为末,蜜丸噙服。
口干燥∶石膏(水飞),寒水石(研。各八两)。水四碗,煎碗半,入白蜜八两,煎稠噙服。
口上 忽生紫泡如蛋,急刺破出血,用蒲黄、青黛敷,服凉膈散(方见火门)。

简便方
(治口疮)五倍子为末,敷。

又 先以乱发拭口净,用桑树汁敷之。
又方 蔷薇根避风者,去土,煮浓汁,舍冷则易。
又方 芒硝陆续含化。
又 香薷煎汁哈咽。
【目录】卷之五【篇名】唇证属性:经曰∶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其华在唇。夫脾脏应唇通口气 ,脾与胃为合。足阳明胃之经,其脉挟口环唇,故脾胃受邪,则唇为之病。风则动,寒则紧,燥 则干,热则裂,气郁则生疮,血少则色白。治法宜对证清理脾胃,外敷散药乃安。唇紧、撮口难 开、饮食难进者,名曰紧唇,又曰HT 唇。失治则死。

主方
(心胃客热)杏仁(去皮尖,麸炒微黄)黄连 麦门冬 赤茯苓 黄芩 地骨皮 山栀 大黄(酒炒) 蔷薇根(各五分) 甘草 犀角屑(各三分)上加竹叶水煎服。唇干生痰 加石膏。


独活散
治唇生恶核,由脾胃热壅。(唇燥生疮,橄榄烧,研末,猪油和涂;或荷花瓣贴)


独活 升麻 桑寄生 犀角 沉香 汉防己 连翘 川大黄 甘草(各五分)
上水煎,磨入犀、沉服。

薏苡仁汤
治风热在脾,唇 动。或结核,或浮肿。

苡仁 防己 赤小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七钱,水煎服。
唇生肿核;用松香(半两),大黄、白蔹、赤小豆、胡粉为末,鸡子清调搽。
紧唇∶用白布一块,缠作灯柱如指大,燃,安斧刃上,有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三度,愈。
旧青布亦佳。或用青布烧灰,猪脂调敷。
茧唇∶用黄柏(二两),五倍子(二钱),密陀僧(一钱),甘草(少许),各为末,和匀 ,水调,频涂唇上。
【目录】卷之五【篇名】舌证属性:经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故曰∶舌乃心之苗。又曰∶七情气郁,心经蕴热,
则舌肿满不得息。心热则舌裂而疮;肝热则舌木而硬;脾热则舌滑而苔。又曰∶少阴气至则啮舌 ;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若产后血竭,舌如黄土,或色干白。子死则舌黑,母死则 唇黑。心脉洪大,舌病;浮滑,舌喑。

主方
(心热) 生地(酒洗) 木通 黄连 升麻 玄参 栀子 甘草(等分) 加竹 叶二十片,灯心三分,水煎。

食后临睡服。

玄犀散
心脾热壅,木舌肿胀。

玄参 升麻 大黄 犀角(无,用黄连) 生地 黄芩 黄柏(等分) 甘草(减半) 水煎 服。

升柴汤
心脾虚热上攻,舌疮、舌强、颊肿。

柴胡 升麻 芍药 栀子 木通 大青 黄芩(各七分) 石膏(钱半)
水煎服。甚者,加熟附子三分,从治。

绛雪
舌疮、口疮、咽喉肿痛等证。

软石膏( ,飞) 玄明粉(各二钱) 朱砂(飞) 硼砂(各一钱) 冰片(二分)
上研细匀,频掺患处,咽下不妨。喉痛,芦管吹入。

碧雪
一切热壅,舌疮,舌根紧强,腮颊肿痛,咽肿,皆心、脾火。

蒲黄 青黛(画家用者) 软石膏( ) 硼砂(明亮) 甘草(各一钱) 冰片(二分)
玄明粉或焰硝(淡者加一钱,咸不用)
各研极细末,入冰匀,频掺咽下,或蜜和丸噙化。

简便方
舌疮。

薄荷 蒲黄 青黛研末,等分和敷,加冰片尤妙。
舌上细孔出血∶黄连、黄柏、栀子,酒煎服。蒲黄末敷。
木舌肿大杀人∶枯矾、百草霜等分研,捻糟茄自然汁调灌。或蓖麻油纸捻蘸点烟熏,舌消缩 。
舌下有筋∶刺破,锅煤敷。
虚阳上浮舌疮∶吴萸(醋炒) 干姜(炮。各五钱) 木鳖(五个。去壳)研,五分,水调 纳脐中,外纸贴。
【目录】卷之五【篇名】齿证属性:经曰∶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又曰∶齿乃肾之标,骨之余也。夫齿者,骨之所终,髓之 所养。内床生者名齿,外单立者名牙。手足阳明所过,上龈隶于坤土,乃足阳明胃脉贯络。重浊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