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出;夏月连 雨,伏 暑冷侵。寒热不齐,阴阳相搏,迁客羁士,饮食乖常,崎岖劳损气虚。感受轻者,恶寒战栗类疟 ,谓之冷瘴。重者,蕴热昏沉,如卧灰火中,谓之热瘴。其最重者,得病便失音,谓之哑瘴。有 归路复感,谓之回头瘴,相类伤寒,但不宜大汗吐下,可根据伤寒法治。有发黄者,根据伤寒发黄治 。俗云∶莫饮卯时酒,莫食申时饭。又云∶瘴染劳力体虚人,饮酒勿多,饱食却无事。患愈七日 洗面,二七梳头,三七酒腥绝、戒房室,治法悉备万病玉枢丹(方见蛊毒)。初觉,水磨汤服;
或频咬咽,并苏合香丸(方见中寒)若畏寒,饮热酒、姜汤、滚水。冷瘴,正气散;暑月,六和 汤;热瘴、哑瘴草子法;身热头痛,和解散。有先受冷而病,后变身热烦渴,虽思水而不能入口 ,仍宜附子汤,生煎冷服(类阴证似阳。)烦甚加竹茹;渴甚加人参、五味 子;呃加丁香、淡竹叶;烦渴大作,竹叶石膏汤减石膏,加熟附子,或冷汤;足冷、头额虚汗,姜 附汤并灸气海(脐下二寸。)若非上热下冷,未可用附子之类预服。及初感,用主方,次和解散 。若有伤寒头痛发热证,即服羌活冲和汤。如寒热往来,且与小柴胡汤。辨认的确属寒,方服附 子等热药。欲散血,黑神散(方见产后。)
主方
(预服不染) 半夏(制,一钱) 陈皮 浓朴(姜炒) 茯苓(各七分) 枳壳 人参(感病禁用) 砂仁(研。各五分) 甘草(三分)加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和解散
瘴初作,胸满头弦发热,及中风感寒,诸病皆效。
苍术(制,六两) 浓朴 陈皮 甘草(各四两) 本 桔梗(各三两)
上咀,每服五钱,姜三、枣二,水煎。日再服,夜一服。
生姜附子汤
冷瘴。手足冷,内虚发热,痰呕吐逆,头疼身痛。
附子(一枚,制熟) 分四服。每服加生姜十片,水一钟,煎六分温服。
干姜附子汤
瘴毒阴候发热,或烦躁肢冷,舌苔引饮,附子配干姜。
附子汤
瘴疟。寒振热微,面色青白,食少,手足冷,大小便清利。
附子(一枚,根据前制药法制) 草果仁(二十粒)
分四服。加生姜水煎。非寒甚勿用。
夺命散
伤寒,瘴证,阴阳不明,或误投药致病重烦渴。妇人胎产感瘴。
人参(七钱) 水二钟,煎一钟去渣,连罐沉新汲水,取冷,一服完。
六和汤
广南夏月瘴疾,冷热未分,烦躁口渴(方见霍乱)。
椒囊法
辟瘴气、风寒、时疫,绛纱囊两许,佩身内衣,诸邪不侵。
降椒酒
降香(二两,锉) 川椒(一两,去闭口者) 绢囊贮,无灰酒二斗中浸饮。辟瘴 气。
槟榔煎
治瘴气寒热,呕吐腹满。
槟榔 苍术 浓朴 陈皮 草果(各五分) 甘草(一寸) 生姜(一块,湿纸包,煨,捣 )。
加枣二枚,水煎服。寒热作疟,四兽饮;小便短赤,五苓散。
冷汤
人参(一钱) 大附子(一钱) 炙草(三寸) 淡竹叶(十四片)枣五枚,水煎 服。
哑瘴
铜青(五钱) 石绿(三钱) 研末水调,生面糊丸芡实大,每服一丸,汲水化服 。
草子法
饮酒太过、多食煎炒腥膻,热毒感瘴,热甚,昼夜不安,迟三日血凝不救。用针 刺头额及上下唇,仍以楮叶擦舌,皆令出血;次以草药解其内热即愈。南方有土人专刺者。
不换金正气散
(方见伤寒) 一切岚瘴,伤寒头痛,风湿诸疟,吐泻霍乱,膈胀腹疼,
吞酸痰饮,不伏水土,胎前产后(加草果佳),预研末常服。
羌活冲和汤 小柴胡汤
(并见伤寒)
五苓散
(方见便癃)
四兽饮
(方见疟门。)
【目录】卷之三【篇名】蛊毒属性:世传闽广有人造毒,密藏饮食害人。中者,面目青黄,躁闷胸满,吐血,腹痛如虫啮,吐下 皆如烂絮,小便淋沥,不急治即死。亦有缓者,经年而死。有传他人,名曰蛊疰。有客彼娶妻欲 归,妇人下定年蛊,违期则死。试法∶一唾津清水中,沉者是,浮者非。一口含大豆,豆胀皮脱 ,嚼之不腥气是。一煮鸡蛋去壳,簪脚插入,口含一饮时,看簪蛋俱黑是。一噙白矾不涩反甜者 蛊也。一闽有石首鱼脑骨为器置食,有蛊即暴裂。倘已中蛊于某物,能终身不再食亦安,切忌食 冷。若至蛊乡,看其门窗,满屋无尘者有蛊。食第一箸,捏手中出门,埋十字路口安。或先问主 人云∶恐有蛊么?说破无害。脉洪大生,微细死。治法∶服解毒玉枢丹,不及磨,嚼细咽下,多 服即吐下毒物;未吐,用白矾一钱,配胆矾五分,或配皂荚末五分,滚水调服。或鹅毛蘸桐油探 吐,毒物尽出。如脐腹痛,再以郁金末二钱,空心白汤调下,泻毒物地上愈。本日忌甜物,次日 服四君子汤。
主方
万病解毒丹,即玉枢丹、紫金锭、神仙追毒丸。治一切岚瘴、雾露、寒暑、旷野、
邪魅、蛊毒,误食诸般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