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生烦见前诸证者。茯苓补心汤。
外有一得病时节。即恶寒身不疼。头不痛。但烦热者。亦名虚烦。内外俱不可攻之。必遂损
竭。宜参苏饮。去苏倍参。或更加石膏半钱。不愈者。竹叶石膏汤。兼有上项证候者。于前
药选用。其人虚甚。不宜专用凉剂者。茯苓补心汤。



<目录>卷之八・大小腑门

<篇名>小便多

属性:小便多者。乃下元虚冷。肾不摄水。以致渗泄。宜菟丝子丸八味丸。玄兔丹。生料鹿茸
丸。
有人每日从早至午前。定尿四次。一日之间。又自无事。此肾虚所致。亦由脾肾泄。早
泄而晚愈。次日又复然者也。
若小便常急。遍数虽多。而所出常少。放了复急。不涩痛。却非淋证。亦有小便毕。少
顷忽
再出些小者。多因自忍尿。或忍尿行房事而然。宜生料五苓散。减泽泻之半。加阿胶一钱。
吞八味丸。此丸须用五味子者。
睡着遗尿者。此亦下元冷。小便无禁而然。宜大菟丝子丸。猪胞炙碎煎汤下。(凡遗尿
皆属虚。古书云。实则失气虚则遗尿。)
有盛喜致小便多。日夜无度。乃喜极伤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宜厘清饮。四七汤。各半
帖。和煎。仍以辰砂妙香散。吞小菟丝子丸。或玄兔丹。



<目录>卷之八・大小腑门

<篇名>淋闭

属性:古名曰癃者。罢也。不通为癃。不约为遗。小便滴沥。涩痛者。谓之淋。小便急满不通
者。
谓之闭。宜五苓散。灯心汤调服。暑月多有此患。止宜本药。闭而不通。脐下胀为癃起。以
灯心汤。五苓散。或洗慈汤。调独味琥珀末。仍令其以盐填脐下。更滴之以水。
若服凉药不效。审是冷秘。宜炒盐熨其小腹。或洗慈汤熏洗。有腹急而小便若不通。用
剂愈甚。宜以盐实脐中。就盐上灼艾。十来壮。
有淋病。下诸通便剂愈。不通。用木香流气饮。或别用通气香剂才愈者。此乃气淋。出
于冷热淋之外。
有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状。此乃精尿俱出。精塞窍道。故便欲
出不
能而痛。宜大丝子丸。鹿茸丸之类。然此即膏淋。谓其非淋。亦不可。血淋一证。须看血
色。分冷热。色鲜者。心小肠实热。色瘀者。肾膀胱虚冷。若的是冷淋。及下元虚冷。血色
瘀者。并宜汉椒根。锉碎。不拘多少。白水煎候冷进。
小便涩痛。常急欲溺。及去点滴。茎中痛不可忍者。此五淋病。生料五苓散。加阿胶七
分。
或五苓散。加车前子末少许。或五苓散和益元散等分。或五苓散。并可吞火府丹。佐以导赤
散。
若热极成淋。服药不效者。宜减桂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灯心瞿麦各少许。仍令其研麦门
冬草。连根车前草。白龙草蜜水调下。
若淋沥有血者。宜加五苓散。或生料五苓饮。和五淋饮。或导赤散。仍研地锦草水解服

冷剂愈甚者。此是冷淋。宜地髓汤。下附子八味丸。有因服五苓散等药不效者。用生料鹿茸
丸却愈。此证病。于下元虚冷之故。有小便艰涩如淋。不痛而痒者。此亦属虚。宜八味丸。
生料
鹿茸丸之类。若因思虑用心过度。致淋。辰砂妙香散。吞威喜丸。或妙香散。和五苓散。
汗多而小便赤涩。暑月多有此证。盛暑所饮既多。小便反涩少而赤。缘上停为饮。外发
于汗
津道不通。小肠涩闭。则水不运。下五苓散。一名导逆。内有术桂收汗。猪苓泽泻茯苓分
水道。收在其外者。使之内。又从而利导焉。发者敛之。壅者通之。义取于此。然有虚劳汗
多。而小便赤涩者。却是五内枯燥。滋腴既去。不能生津。故溺涩而赤。不宜过用通小便之
剂。竭其肾水。惟当温养润肺。十全大补汤。养荣汤之类。自足选用汗者。心液。心主血。
养血则心得所养。汗止津生。不待通溺。而自清矣。诸失精血。及患痈毒人。忽有小便赤涩
之证。此亦是枯竭不润之故。



<目录>卷之八・大小腑门

<篇名>尿血

属性:(见诸血门本证)
或有气闭。而小便不通。至脐下气瘕结痛。以五香散。间服独味琥珀末。以灯心汤下。
甚效。女人多有此证。



<目录>卷之八・大小腑门

<篇名>白浊

属性:有白浊人。服玄兔丹不愈。服附子八味丸即愈者。不可不知。
有小便如常。停久才方淀浊。有小便出即如泔。若小儿泔病者。并宜厘清饮。加白茯苓
半钱。
如服药未效。宜四七汤。吞青州白丸子。及辰砂妙香散。吞玄兔丹及小菟丝子丸。山药

如白浊甚。下淀如泥。或稠粘。如胶。频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