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或痛而游走无定。俗呼为走注风。并宜乌药顺气散。利煎复元
或青龙丸。未效。用大防风汤。或五积散调乳香末。胫细而膝肿者。俗呼为鹤膝风。宜
感冒后四逆。手足不遂。牙关紧急。与霍乱后四逆。手足搐捻。欲成风者。草果饮和星
各半帖煎服。有无故口眼 斜。投以中风药剂不效。盖缘骨虚中受风所致。当于此求之。
不可例作寻常中风治之川乌一味。决不可少。宜炮熟用。
遍身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之啮。名曰白虎历节风。并宜加减地仙丹或青龙丸乳香
有于窗牖间梳洗。卒然如中。呼为檐风。五积散加防风一钱。有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
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此欲成风毒。宜败毒散。
两颊赤肿。其状如痱。名头面风。酒调消风散食后服。仍以生杏仁去壳频揩之。诸般头
见在诸痛门头痛证。病有终身不愈者。其在腰或屈而不能伸。或伸不能屈者。在手足亦然。
以风伤肝。肝主筋。筋为之也。治法活血为先。多服四物汤吞活络丹。
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其久也。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理。久患风疾。四物汤
络丹愈者。正是此议。若先不顺气。遽用乌附。又不活血。徒用防风天麻羌活辈。吾未见能
风有偏枯。风痱、风懿、风痹。此皆言其至重也。外有证状不同。其名亦众。非旦暮可
非口耳可受不复繁引。若中人发直、吐清沫、摇头、上撺、面赤如妆汗缀如珠。或头面赤黑
眼闭口开。手撒遗尿。声如鼾睡。皆不可治。所谓风中脉则口眼 斜。中腑则支体废。中
脏则性命危不特中风。他中亦然。
其有害大风者。古谓之癞风。欲呼为麻风。病之至恶无出于此。得此病而眉发髭髯先落
犹风撼木而叶先落也。间有食蛇服大风油而愈者亦幸耳。
破伤风者。因皮肉曾有破伤处。风从疮口入。其证项强牙关紧。状如发 。不似中风。
又似产后角弓反张用苏合香丸。进防风散。玉真丸。
漏风不论冬夏。额上常有汗出。得之醉后当风所致。头乃诸阳之会酒能发阳。所以饮必
醉后阳气上升。头面之毛窍必开。当风坐卧。风邪入之。以致头面汗。名曰漏风。黄 六
一汤加防风。麻黄根。桂枝各半钱。风已除、只口开 斜未正者。以萆麻去壳烂捣。右 涂
在左。左 涂在右。或以膳鱼血入麝香少许涂之也。
有虚热生风。元气虚。虚则风乘之。治虚当兼风治。有虚证似风。此权当治其虚。不可
中风而疼痛甚者。或在遍身。或在手足。惟铁弹丸佳。如碧霞丹。青州白丸子。防风丸
角丸。八风散。骨碎补丸。乌荆丸。大三五七散。四生散。省风汤。五痹汤。四生丸。轻脚
丸。伏虎丹。秘方换腿丸。左经丸。木瓜丸。胡麻散。皆治诸中风。斟酌病源。当用治效方



<目录>卷之一・诸中门

<篇名>中气

属性:中气、因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昏塞。牙关紧急。但七情皆能使人中因怒而中尤多
气之状。大略与中风同。风与气亦自难辨。以气药治风则可以风药治气则不可。才觉中气急
以苏合香丸灌之。候醒。继以八味顺气散。或调气散。中气与中风相似。所以别者。风中身
气中身冷。既苏之后。尚有余痰未尽平复。宜多进四七汤。及星香散。若其人本虚痰。气上
逆。关膈不通。上下不升降。或大便虚闭宜用三和丹诸气皆可用。不独中气。



<目录>卷之一・诸中门

<篇名>中寒

属性:中寒之证。人身体强直口噤不语。或四肢战掉或洒洒恶寒或翕翕发热。或卒然眩晕身无
此为寒毒所中。宜先用酒调苏合香丸。轻则进五积散加香附一钱。麝香少许。重则用姜附
汤若人渐苏。身体回暖。稍能言语。须臾。问其别有何证。挟气攻刺姜附汤。加木香半钱。
挟气不仁。加防风一钱。挟湿而肿痛者。加白术一钱。筋脉牵急者。加木瓜一钱。肢节疼痛
者。加桂二钱。



<目录>卷之一・诸中门

<篇名>中暑

属性:中暑为证。面垢闷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切不可以冷
水及
用十分冷剂。却暑散水调灌下亦得。或以来复丹末同苏合香丸用汤调灌。或以来复丹研末汤
调灌之。候其人稍苏。则用香薷饮香薷汤煎熟去滓。入麝香少许服或剥蒜肉入鼻中或研蒜水
解灌之。盖中伤暑毒阳外阴内。诸暑药多有暖剂。如大顺散之用姜桂。枇杷叶散之用丁香。
香薷饮之用香薷。香薷味辛性暖。蒜亦辛暖。又蒜气臭烈。能通诸窍。大概极臭。极香之物
皆能通窍故也。
初觉中暑。即以日晒瓦。或布蘸热汤更易熨其心腹脐下。急以二气丹末汤调灌下。
曾有客人。中暑迷闷。四肢厥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