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93-石室秘录-第98页

,又加起居不慎,故一时猝中,有似乎风之吹倒也。方
用培气汤∶人参一两,白芥子三钱,黄 一两,白术一两,茯神五钱,菖蒲二钱,附子一钱,半夏
二钱,水煎服。此方补气而不治风,消痰而不耗气,反有生理。一剂神定,二剂痰清,三剂全愈。
凡人有一时昏眩,跌倒,痰声如锯,奄乎不知人。此似
中风,而非中风,不可作真中风治也。虽然不可作中风治,但其中有阴虚阳虚之不同。阴虚者,肾
中之水虚,不能上交于心也。阳虚者,心中之火虚,不能下交于肾也。二症各不能使心气之清,往往
猝倒。更有肝气过燥,不能生心中之火而猝倒者,亦阴虚也。更有胃气过热,不能安心中之火而
猝倒者,亦阳虚也。辨明四症而治之,毋难起死回生。阴虚虽有二症,而治阴虚之法,止有一方,
名再苏丹。熟地二两,山茱萸一两,元参一两,白芥子三钱,柴胡一钱,菖蒲一钱,麦冬一两,北五
味一钱,茯神五钱,水煎服。一剂而苏醒,再剂而声出,十剂而全愈矣。此方之妙,全不去治中
风,竟大补其肾中之水,使真水速生,自能上通心中之气。尤妙滋肺中之气,不特去生肾水,更能制
伏肝木,不来下克脾土,则脾土运用,而化精尤易,至于茯神、菖蒲安心而通心窍,柴胡舒肝以生心
气,使白芥子易于消痰,使元参易于解火,实有妙用耳。
阳虚须用二方。一方治心中火虚,不能下交于肾也。方名交肾全生汤。人参一两,生半夏三
钱,附子三钱、菖蒲一钱,茯神五钱,生枣仁一两,白术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
下喉即痰净而声出矣,连报数剂,安然如故。此方妙在人参,白术、附子,半复同用,直补心脾
之气而祛痰,则气旺而神易归,阳生而痰易化矣。尤妙在用生枣仁一两,则心清不乱,况又有菖蒲、
茯神之通窍而安心,甘草之和中而调气乎,主见死症之变为生矣。一方名抑火安心丹。治胃热而不
能安火之症也。人参一两,石膏五钱,天花粉五钱,茯神一两,菖蒲一钱,麦冬三钱,元参一两,水
煎服。一剂而心定,再剂而火消,三剂病全愈矣。此方妙在用石膏于人参、茯苓之中,补心而泻胃火,
则火易消,气又不损,况天花粉之消痰,菖
蒲之开窍,又佐之各得其宜,有不定乱而为安乎。以上四症,虚实寒热不同,苟细悉之于
胸中,断不至临症之错误也。
更有中风之症,口渴引饮,眼红气喘,心脉洪大,舌不能言,又不可作气虚治之,倘作气虚
用参、 之药,去生亦远。此乃肾虚之极,不能上滋于心,心火亢极自焚,闷乱遂至身倒,
有如中风也。法当大补肾水,而佐之清心祛火之药,自然水足以济火。方用水火两治汤∶熟地一
两,山茱萸五钱,麦冬一两,五味子二钱,当归一两,生地一两,元参一两,茯神三钱,黄连二
钱,白芥子三钱,水煎服。此方补肾兼补肝,肝肾足而心血生;又得祛火之剂以相佐,火息而
痰消,喘平而舌利,何至有性命之忧哉。
心痛之症有二。一则寒气侵心而痛,一则火气焚心而痛。寒气侵心者,手足反温;火气焚
心者,手足反冷,以此辨之最得。寒痛与火痛不同,而能死人则一。吾传二方,一治寒,一治热,
无不效应如响。治寒痛者,名散寒止痛汤。良姜三钱,肉桂一钱,白术三钱,甘草一钱,草乌一
钱,苍术三钱,贯仲三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管仲之祛邪,二术之祛湿,邪湿去而又加之散寒
之品,自然直中病根,去病如扫也。治热痛者,名泻火止痛汤。炒栀子三钱,甘草一钱,白芍
二两,半夏一钱,柴胡一钱,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白芍之多,泻水中之火,又如栀子直折其热,
而柴胡散邪,半夏遂痰;甘草和中,用之得当、故奏功如神也。二方皆一剂奏效,可以起死为生。
胁痛之症,乃肝病也。肝宜顺而不宜逆,逆则痛,痛而不止则死矣。故治胁痛必须平肝,平肝必
须补肾,肾水足而后肝气有养,不必治胁痛,胁痛自平也。方用肝肾兼资汤∶熟地一两,白芍二
两,当归一两,白芥子三钱,炒栀子一钱,
山茱萸五钱,甘草三钱,水煎服。此方补肝为君,补肾为佐,少加清火消痰之味,自然易于
奏功,一剂而痛定矣。
腹痛之最急者,绞肠痧也。世人惧用官料药,殊不知药能去病,何畏官料哉。吾有一方最妙,
不用官料之味,而功力十倍胜之。方用马粪一两,炒黑,入黄土一撮,微炒,用黄酒乘热服五钱。
一剂即痛去如失。盖马粪最善止痛,而治腹痛尤神。用黄上者,因马粪过行之迅速,得土而
少迟,且黄土与脾土同性相亲。引之入于病处,使马粪易于奏功也。况又用黄酒佐之,则无微不
达,非吐则泻,气一通而痛辄定矣。
阴阳脱症,乃男女贪欢,尽情纵送,以致兴酣畅美,一时精脱而不能禁也。少治之缓,则精尽
气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