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93-石室秘录-第46页


受。法当用补胃之药少,而补脾之药多,尤不宜补脾之药多,而补肾之药少。盖肾能生土,而土自能生
金,金旺则木有所畏,不至来克脾土,然则补肾正所以补脾也。方用熟地一两,麦冬三钱,五味子五分,
白芍三钱,肉桂三分,白术三钱,薏仁三钱,白芥子一钱,水煎服。(〔批〕脾肾至资汤。)此方专补肾脾
二经,不去通补各脏,而各脏无不治之也。
中暑伤气,而调治之法不可以治气为先,当以补血为主。盖阳伤则阴血亦耗也。方用当归一两,白
芍三钱,川芎一钱,熟地一两,五味子一钱,麦冬三钱,水煎服。此方即四物汤也,妙在全是阴经之药,又
加之麦冬、五味以养肺金。金既
旺,可以制木之克脾,则四物生肝而安于无事之福也。
中风之后,亦气之虚也。此等病断宜补气,不可补血。盖血滞而后中风,不可再补血以增添气滞
也。方用人参三钱。茯苓三钱,薏仁三钱,半夏一钱,神曲五分,白术五钱,甘草一钱,肉桂一钱,陈皮
五分,水煎服。(〔批〕气血两补丹。)此方妙补胃气,以生肺金之气,补命门以生脾土之阴,又
何畏风木之旺哉。此三方皆善后至妙者,可以为终治之法。
张公曰∶妙极矣。予又何言,予当一一补之。中湿之后,水已泻尽,法当健脾。然而不可徒健脾也,
当补命门之火以生脾土。方用白术五钱,茯苓三钱,肉桂三分,白芍三钱,薏仁五钱,白芥子一钱,水煎
服。此方专补肾经之火,而又不十分大热,则脾气得温,自然能去湿气而生胃气也。
火症既已散尽余火,势必气息奄奄,不能坐立。若一味泻火,则胃气必伤,而骨髓耗尽,水何日重
生。方用熟地一两,元参五钱,麦冬一两,牛膝一钱,白芍三钱,水煎服。(〔批〕济水汤。)此方妙在润
肺金以生肾水,兼去平肝。三脏既安,则胃气自然得生,又何必再泻其余火哉。
燥病既除,善后之计,惟大补肾水,水足则肺金有养。方用六味汤,加麦冬、五味子治之可也。
华君曰∶予亦未传,无可谈。
<目录>卷三(射集)
<篇名>专治法
属性:\x论直中阴寒 论中暑\x
天师曰∶专治者,专治一脏,单刀直入之谓也。如人病直中阴经寒症,势如奔马,不可止遏。倘征
兵分调于各路,势必观望低徊,而不能急遽以救主,不若止用一二大将,斩
关直进之为得也。方用人参一两,附子二钱,水煎服即愈,方名参附汤。用之却有至理。盖寒邪直入肾
脏,邑主外亡,市民逃窜,贼人且驱倾城之民,尽为盗贼,上犯潢池,其锋不可当。此时若号召邻邑之
兵,则缓不济事,故不若即此具师,推大将登坛,以兵马之权尽归之,令其奋勇当先,突围冲入,斩杀剪
除,城安民乐,前途倒戈,返兵而逐贼矣。方中用附子者,如大将也,用人参者,乃兵马也。身如城郭,
药可借观,生死相同,足以显譬。愿人深思,自得之专治之法。
张公曰∶专治之法,归属直中阴寒之症,绰乎有理。但直中一门,不止一方尽之。吾传一门,可畅观
之,而治无遗法也。
华君曰∶余亦同传,然余尚有法。如人病中暑之症,发渴引饮,其势亦甚急。若欲缓兵分治,则暑邪
不易分散,当用一二味解暑之品,以直逐其邪,则心君庶可以安宁。法当用人参一两,青蒿二两,香薷三
钱,白术五钱,水煎服。(〔批〕清暑神丹。)此方之妙,妙在人参以固元气,而后青蒿得以散其邪。虽
青蒿一味,亦能解暑,似不必人参之助。然解暑而不补气,暑虽解矣,人必弱也。惟与参同用,则祛邪之
中而有补正之道,暑散而不耗散真气,自然奏功如响。方中况有白术以健脾,香薷以追热,又用之咸宜乎。
<目录>卷三(射集)
<篇名>分治法
属性:\x论便血与溺血分治 论腰痛与头痛分治 论遗精与健忘分治 论吞酸与泄泻分治 论中气与中痰\x
分治
天师曰∶分治者,症犯艰难,不可作一症治之,乃用分治之法。如人便血矣,又溺血;腰痛
矣,又头痛∶遗精矣,又健忘∶吞酸矣,又泄泻。症既纷出,药难一般,不得不分之以相治也。或治其上,
或治其下,或治其有余,或治其不足,止正可以混同一例。然而得其道,则分中可合∶不得其道,则
合处仍分。如便血与溺血不可同论也,然总之出血于下,用生地一两,地榆三钱治之,则二症自愈。(〔
批〕两地丹。)盖大小便虽各有经络,而其源同,因膀胱之热而来也。生地清膀胱之火,地榆亦能清膀
胱。一方而两用之,分之中又有合也。
腰痛与头痛,上下相殊也。然而肾气上通于脑,而脑气下达于肾,上下虽殊,气实相通。法当用温补
之药,以大益其肾中之阴,则上下之气自通。方用熟地一两,杜仲五钱,麦冬五钱,北五味二钱,水煎服
即愈。(〔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