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着书中人,愿吾子勿以菲薄自待也。着书当弘而肆∶医道尽矣至矣,化矣神矣。
解法∶更有人病内伤,而头疼目疼,心胁痛,遍身痛,手足又痛,此皆肝气郁蒸之故。或头痛
救头,脚痛救脚,治何日始能尽期。当据其要而先治之,余者不治自愈。方用白芍五钱,当归三钱,柴
胡三钱,天花粉三钱,丹皮三钱,栀子三钱,甘草三钱,川芎一钱,香附一钱,桂枝一钱,水煎服。此
方妙在白芍为君,柴胡为臣,祛风祛痰之药为佐使。一剂而胁痛失,再剂而诸痛平,三剂而一身泰,真扼
要争奇,解法之至妙者。施之内伤之症,尤多奇功。愿世人勤而用之,收功无量也。
华君曰∶未传于予。



<目录>卷二(乐集)

<篇名>敛治法

属性:\x论亡阳 论下血 论吐血 论头汗 论手汗\x
天师曰∶敛治者,乃气将散而收敛之也。譬如人汗出不已,此亡阳而气欲散也。又如下血与吐血
不已,此血欲散而不能住者是也。气散仅存一线之阳,倘再令其奔越,则阳脱而死所不免也。然而治脱之
法,惟在敛其肺气,使皮毛腠理
固密,则阳从何散。第徒敛肺气,而不大补元阳,则元气仍然欲脱,即不脱出于皮毛腠理,必然脱出于
口鼻耳目,故必以补为敛之为得也。方用人参一两,黄 一两,当归一两,五味子一钱,山莱萸四
钱,桑叶五片,酸枣仁一钱,麦冬三钱,水煎服。此方之妙,全在用参、归以补气,用山萸、五味以敛
气,则补足以济敛之功,而敛足以滋补之益。况又有桑叶收汗之妙品,调停于敛之中,不偏于敛,亦不偏
于补也。
下血之症,多因好酒成病。用解酒之品,可以成功,而殊不尽然也,世医所用解酒之品,无过干葛、
桑白皮而已。然而干葛不可多服,而桑白皮又气味轻清,不可专任此二味,所以解酒而酒病终难去也。况
中酒之病,其来已素非一朝一夕之有,岂是轻清不可久服之药,可能治之乎?余故皆弃而不取。方用人
参二钱,当归一两,地榆三钱,生地五钱,三七根末三钱,水煎服。(〔批〕生新汤。三六亦能生血,不
止止血也。)此方之妙,全在不去治酒病,亦不去治血病,全以生地、当归活其血,血活则新血生而旧血
止;况又佐以地榆之寒,以去大肠之火;又佐以三七之末,以杜塞大肠之窍,自然血止而病愈也。此敛之
一法也。
更有吐血之症,或倾盆,或盈碗,若不急以收敛,则吐将安底。然而一味酸收寒遏,则血势更狂,
愈足以恣其崩腾之势。不若从其性,而少加以收敛之品,则火寝息而血归经。方用人参一两,当归一两,
酸枣仁三钱,三七根末三钱,水煎调服。此方之妙,不去止血,而惟固其气。盖血脱益气,实有奇功。血乃
有形之物,既已倾盆盈碗,尽情吐出,则一身之中,无血以养可知,自当急用生血补血之品,尤以为迟,
奈何反用补气之味,得无迂而寡效乎?谁知血乃有形之物,
气为无形之化,有形不能速生,而无形实能先得,况有形之物,必从无形中生之。气无形,始能生血
有形之物,补气正所以补血,生气正所以生血也。况血既尽情吐出,止存几希一线之气,若不急为补
之,一旦气绝,又何以生血而补血哉。经云∶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真治血之妙
法。此又敛之之一法也。
张公曰∶真有不可思拟之妙,余无以赞一词矣,止语汝头汗出而敛之法。凡人头顶出汗,乃肾火有
余,而肾水不足,若不知其故,而徒用止汗之药,必致目昏而耳痛。法当滋其肾,而清肺金之化源,自易
奏功如响。方用桑叶一斤,熟地二斤,北五味三两,麦冬六两,各为末,蜜为丸。(〔批〕遏汗汤。)每日
白滚水送下五钱或一两,一月后,永不出汗矣。更有人每饭之时,头汗如雨落者,此又胃火胜,而非肾
火余也。法当用元参一斤,麦冬一斤,天冬一斤,生地一斤,北五味四两,酸枣仁半斤,各为末,蜜为
丸。(〔批〕敛汗汤)。每日白滚水送下一两,二月必愈。似乎胃火胜宜用竹叶石膏汤,而余偏不用者
何也?盖胃火之胜者,微胜耳,非若炽盛而火炎,奔腾而热发,不过因饮食之味,入于胃中,逐觉津津汗出,
饮食完而汗随止。然则以元参一味,解之有余矣,况又用天、麦二冬,以清肺火,生地以凉血,酸枣仁以
平心火,五味子以收汗而滋液,则胃经有火之盛,亦已消磨,况原未十分之盛乎。此敛法之一也。手中
之汗,细小病也,不必入于此中,以药水洗之即愈,俟后可入处,予当言之。
华君曰∶亦未传。



<目录>卷二(乐集)

<篇名>升治法

属性:\x论阳虚下陷 阴虚下陷\x
天师曰∶升治者,乃气虚下陷,不能升而升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