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熟地黄(一钱) 黄 (蜜炒,一钱) 白 术(土炒,八分) 白茯苓(一钱) 甘草(炙,八分) 陈皮(去白,五分) 白芍药(一钱) 天 门冬(一钱) 麦 )地骨皮(一 上十七味作一剂,姜五斤,枣一枚,水煎食后服。
太平丸
治虚火嗽,肺痿肺痈,并宜服之。
天门冬(去心、皮,一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 知母(去毛,蜜炒,一两) 贝母(一 两) 款冬花(五钱) 杏仁(去皮、尖,五钱) 京墨(五钱) 桔梗(一两) 薄荷(一两)
上十味,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细嚼一丸,薄荷汤下。
人参黄 散
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惊,
日晡潮热,夜多盗汗,胸胁不利,咳嗽脓血稠粘。
人参(五分) 秦艽(一钱) 白芍(一钱) 白茯苓(一钱) 黄 (蜜炒,一钱) 知母(去 毛,蜜炒,一钱)
甲(醋炙,一钱)
上十二味,姜引,水煎服。
天门冬丸
治虚劳,吐血咯血,咳嗽喘急,大宁肺气。
天门冬(去心、皮,一两) 杏仁(去皮、尖,五钱) 贝母(一两) 茯苓(一两) 阿胶珠(
一两)
上五味,俱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日三丸,噙化。
润华膏
治一切劳嗽,肺痿喘急,并皆治之。
人参(五钱) 麦门冬(去心,一两) 阿胶珠(一两) 款冬花(五钱) 紫苏(五钱) 五味 子(一两) 杏仁(去皮、尖,五钱) 百药煎(五钱) 贝母(一两) 粟壳(去筋膜,五钱) 乌 梅肉(一两) 桔梗(一两)
上十二味,为细末,蜜丸弹大。临卧噙化。
青蒿丸
治骨蒸烦热鬼气。
用青蒿一握,猪胆一枚,杏仁十四个,去皮尖炒,以童便一大盏,煎五分,空心温服。
青蒿煎
治虚劳盗汗,烦躁口干,用青蒿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熬至 可丸,如梧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
又方
治骨蒸烦热鬼疰,用青蒿五寸,八九月带子者,最好细嫩者,和纳大釜中 火煎三大斗,去渣,溉釜令净,再以微火煎至二大斗,入猪胆一枚,同煎一大斗,去火待冷 ,以瓷器盛之,每欲服时,取甘草二三两,炙熟为末,以煎和捣,干杵为丸,空腹粥饮下二 十丸,渐增三十丸止。
又方
治虚劳寒热,肢体倦痛,不拘男妇,八九月青蒿成实时,采数枝,童便浸 三日,晒干为末,每二钱,乌梅一个,煎汤服。
又方
治男妇劳瘦,青蒿细锉三升,童便五升,同煎一升半,去渣,入瓷器中煎 成膏,丸如梧子大,每空心及时温酒下二十丸。
又方
治妇人骨蒸,烦热寝汗,口干引饮气喘,天门冬十两,麦门冬八两,并去 心为末,以生地黄三斤,取汁熬膏,和丸梧子大,每五十丸,以逍遥散汤煎下。
又方
治传尸痨瘵,王瓜(焙)为末,每滚白汤服一钱。
一方
治虚劳内热,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气吸 吸,口燥热淋,用大麻子五合,研,水二升,分服四五剂瘥。
一方
治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熟,捣做丸子,日日服。
河车丸
治妇人痨瘵,劳嗽,虚损,骨蒸等症。
用紫河车,幼生男子者一具,以长流水洗净熟煮,劈细焙干研,山药二两,人参一两 ,白茯苓半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麝香养 七日,每服三十五丸,温服盐汤下。
集验方
治五痨七伤,吐血虚瘦。
用初生胞衣,长流水洗去恶血,待汁出乃止,以酒煮捣如泥,入白茯神和丸梧子大 ,每米汤下百丸,忌铁器。
【目录】卷三【篇名】六味丸方论属性:六味丸,古人制以统治痰火诸证,又谓已病未病,并宜服之,此盖深得病之奥者也。何 火之作,始于水亏火炽金伤,绝其生化之源乃尔。观方中君地黄,佐山药、山茱,使以茯苓 、牡丹皮、泽泻者,则主益水清金敦土之意可知矣。盖地黄一味,为补肾之专品,益水之主 味,孰胜此乎?夫所谓益水者,即所以清金也,惟水足则火自平而金自清,有子令母实之义 也。所谓清金者,即所以敦土也,惟金气清肃,则木有所畏,而土自实,有子受母荫之义也 。而山药者,则补脾之要品,以脾气实则能运化水谷之精微,输转肾脏而充精气,故有补土 益水之功也。而其山茱、茯苓、丹皮,皆肾经之药力,助地黄之能。其泽泻一味,虽曰接引 诸品归肾,然方意实非此也。盖茯苓、泽泻,皆取其泻膀胱之邪,古人补药,则必兼泻邪,
邪去则补药得力,一辟一阖,此乃玄妙。后世不知此理,专一于补,所以久服必致偏胜之害 。六味之设,何其神哉!经有亢则害承乃制之论,正此谓也。谨按诸品性能,赘之分两之下 ,以备学人之参考焉。
六味丸
治男子五劳七伤,精血亏损,梦遗盗汗,咳嗽失血,骨蒸潮热,虚羸瘦悴等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