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参错其间,或则相助,或则相制,而变化纷矣。
十二支合化。
子午少阴君火,
火胎于子而旺于午,天地之经位,向明而治,故为君火。火而谓之少阴者,至午位而阴己萌,阴以始生为 少也。君火本也,少阴标也。
应在肾心,
肾应在子,心应于午。肾为足少阴经,心为手少阴经。
子对化,午正化也。
子非火位,而对化为火。正化火有余,对化火不足。
丑未太阴湿土,
二支自是土位,然土旺四季,辰戌丑未皆土,而独主丑未者,土为太阴,丑未阴支,若辰戌则阳支也。土 生于火,则根据母在未,水为土配,则根据妻在丑。土为太阴者,阴以极盛为太也。湿土本也,太阴标也。
应于肺脾。
肺应在丑,丑为金库。脾应在未,土之正位。肺为手太阴经,脾为足太阴经。
丑对化,未正化也。
肺非土,而对化为土,其湿同。正化土有余,对化土不足。
寅申少阳相火,
火生于寅而病于申,木旺于寅而胎于申。相火者,方生之火而行于木,为龙为雷,故寅申为相火。君居正 位,相助其旁也。方生之火,火不相附,故为少阳。相火本也,少阳标也。
应于胆三焦。
胆应在寅,寅木火之位,胆木实行相火之气,犹震木雷火也。三焦应在申,申为水长生之地,三焦行相火,
而实水道之官也。胆为足少阳经,三焦为手少阳经。
寅正化,申对化也。
申非火,而对化为火。正化火有余,对化火不足。
卯酉阳明燥金,
金胎于卯而旺于酉,地经南方火位,而革阳从阴,是为燥金。金而谓之阳明者,阳尽显于外而严肃刚明也。
燥金本也,阳明标也。
应在胃大肠。
胃应在卯,卯与未合,胃与脾合,以木从土,实行肝气,而其腑主藏纳,故又从金。大肠应在酉,酉金之 正位,而酉与丑合,大肠与肺合,金实生于土也。胃为足阳明经,大肠为手阳明经也。
卯对化,酉正化也。
卯非金,而对化为金。正化金有余,对化金不足。
辰戌太阳寒水,
水库在辰,火库在戌,而戌当干位,干为寒为冰,故辰戌为寒水。水而谓之太阳者,水居五行之始,阳气 之元也,阳以始为太,故曰太阳。寒水本也,太阳标也。
应在膀胱小肠。
膀胱应在辰,膀胱津液之腑,辰与申子和,膀胱与肾合。小肠应在戌,小肠沁别水谷,渗入膀胱,戌与寅 午合,小肠与心合而从水化。膀胱足太阳经,小肠手太阳经也。
辰正化,戌对化也。
戌非水,而对化为水。正化水有余,对化水不足。
巳亥厥阴风木,
木病于巳而生于亥,巳当巽位,巽为风为木,故巳亥为风木。而谓之厥阴者,阴至下极,物极则反,必逆 而复上,故冬至阳生,为生木之始,阴以逆为厥也。风木本也,厥阴标也。
应在心包肝。
心包应在巳,肝应在亥。心包为手厥阴经,肝为足厥阴经。
已对化,亥正化也。
巳非木,而对化为木。正化木有余,对化木不足。
六气行自丑半,地辟而天气通也。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地辟而天地通,故六气自大寒始,十干属天,而五营运气于地,地在天中而亦常承 天者也。十二支属地,而六气加临自天,天包地外以营运气交地中也。昔人分发多失其义,兹特为详正之。
岁气以是行焉。
主气岁岁所同,客气每年各异。
主气错于四时,而阳赢阴乏。
主气岁自大寒,厥阴风木始行,至春分而止。自春分后,少阴君火气行,至小满而止。自小满后,少阳相 火气行,至大暑而止。自大暑后,太阴湿土气行,至秋分而止。自秋分后,阳明燥金始行,至小雪而止。自小雪 后,太阳寒水始行,至大寒而止。
此每岁主气之常。客气加临,则因岁支而变。但主气则湿土行相火之后,客气则湿土居二火之间。大寒尚在冬 日,而风木之气已行,至湿土犹挟暑令,故曰阳常赢。秋分后而燥金之气始行,及大寒而寒水之令遂改,故曰阴 常乏。木火阳也,金水阴也。
客气因岁推移,加临主气之上,而顺逆和乖焉,则因为民病。
客气克主气为顺,主气克客气为逆。主客同气,而或相生为和,相克为乖。然气运不及则以相生相助为得 其平,气运太过而复生之助之则愈厉矣。此在民病所以有寒风暑火燥湿之淫也。
是故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所以调燮天和也。
六气有司天在泉之气,有左间右间之气,迭为升降浮沉。气有郁而不得升者则为升之,有阻而不能降者则 为降之。如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之类是也。其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温则凉之,
凉则温之,则所谓逆之也。
是故岁在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
司天之气统主一岁,又三气以前司天之气主之,四气以后在泉之气主之。又人身自天枢以上天气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