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者,理中汤、钱氏异功散。
\x归脾汤\x 见前七情痢。
\x枳术丸\x 见前章。
\x大安丸\x 治饮食伤脾,内伤积痢。
楂肉 神曲 半夏 白茯苓 莱菔子 陈皮 连翘 白术
\x家秘消积散\x 治饮食伤脾,积痢不止,神效。
苍术(一两,饭上蒸) 浓朴(五钱) 陈皮(五钱) 甘草(三钱) 神曲(二两,炒) 红曲
(一两) 楂肉(四两) 麦芽(一两,炒)
上为细末,白汤服。
\x楂术膏\x 治脾虚不能运化,助脾消积。
楂肉 白术 陈皮 甘草
\x理中汤\x 见前七情痢。
\x钱氏异功散\x 治脾元不足,有痢无积,久不愈者。
白术 人参 陈皮 白茯苓 炙甘草 木香 诃子 肉果
凡痢,第一要戒荤腥;外感痢不论日久,第一要先散表邪。若风寒、寒湿而见太阳表症
,羌独败毒散,兼见阳明少阳者,羌防柴葛汤。若胸次不宽,兼平胃保和散。若内伤之痢,
不带外感,则不用表药。若下纯红者,治以家秘独圣散,或煎汤频服。赤白相杂者,家秘消
积散。积滞未除,脾气已虚,大安丸作散,白汤调服。大凡病症,各有分别,例如咳嗽吐血
,水肿痛痹,筋挛痉痿,以外感为轻,内伤为重。若泄泻痢疾,则以内伤为轻,外感为重,
故发热泄痢者,常有不治。夫外感之邪,必要仍从毛窍而出,凡病一见表邪起影,即当先散
表邪。如内伤痢,兼见外邪,必当先散表邪。夫痢本于内伤,但夏秋时行疫痢,乃是疫毒致
病。内伤者,一人自作之孽,疫症者,天灾流行之病也。古人立败毒散,以治外感疫毒,最
为妙诀。乙酉年,夏秋多雨,连次风潮,后发疫痢,恶寒身痛,发热呕吐,病形相似,服寒
药多有变症;时余酌一方,表症甚者,重用败毒散,佐以苍朴,名败毒平胃散;胸次不宽,
里症甚者,重用平胃散,佐以羌、独、柴胡,名平胃败毒散,随手取效;此系寒湿之邪,伤
人肌表,侵入肠胃,而成有表邪之疫痢也。又于丁卯年,夏秋亢旱,赤日燥裂,沿门合境,
下痢赤积,腹痛频并,肛门如火,积滞难出,用香连丸等,痢势反加;余因悟燥火伤血,不
比湿火同治,香连丸治湿火伤气之药,遂化立当归大黄汤,清血分之燥火,血积潜消,顷刻
平安;此系燥火之邪,伤人口鼻,直入肠胃,而成无表之疫痢也。同一外感,而有表症无表
症,天壤各别;同一火,而湿火燥火,伤气伤血,治各不同。又如乙未年,三时雨湿,热令
阴寒,深秋多发头痛身痛,胸满寒热之症,早用寒凉生冷,则胸前凝结,不能敷布作汗,死
者比比,余亦以乙酉治痢法,用败毒平胃散,则胸宽汗出而愈。夫治痢而因雨湿阴寒,用败
毒平胃,表散取效,此从时行外感寒热病中,化出治法;今治外感寒热病,又以阴寒雨湿,
治痢之败毒平胃散散表,此因天灾流行,皆系毛窍口鼻,从外感入之表邪,必要仍从毛窍肌
表而出。痢疾与寒热,病症虽别,而发散表邪,彼此可以悟用。是以时行暑热燥火,无表邪
,有里热之症,而用清里之法,亦可化用治暑热燥火时行之痢矣。因此悟得发 之症,皆因
邪火伤血,然湿火伤血,则大便滑泄,家秘用川连、枳壳、木通,分利二便;若燥火伤血,
而大便干结,方书用当归大黄丸,清血中之火,而润大便秘结;余今以下痢纯血腹痛之痢,
化用此方以清血中燥火,反止大肠下痢,彼此互发,随处生花,以闻后人妙悟。



<目录>卷四

<篇名>泄泻论

属性:秦子曰∶泄泻之症,或泻白,或泻黄,或泻清水,或泻水谷,不杂脓血,名曰泄泻。
若带稠粘之积,则是痢疾,而非泄泻之症矣。今列外感五条,内伤五条,又五更泄泻五条。



<目录>卷四\泄泻论

<篇名>外感泄泻

属性:【风泻之症】自汗头汗,恶风发热,头痛额疼,泻下水谷,或下清水,此伤风飧泄之症
【风泻之因】风邪入于肠胃之间,则有泄泻之患。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此
【风泻之脉】多浮而弦,左关浮弦,风木之邪。大肠脉浮,乃是肠风。右关脉浮,胃风
【风泻之治】左关浮弦,柴胡防风汤,调五苓散。大肠脉弦,风入阳明,干葛防风汤,
下六一散。右关脉弦,风邪入胃,防葛汤,调胃苓散。总之,有表当散表,表既散,当分利
\x柴胡防风汤\x
柴胡 防风 荆芥 羌活 川芎 干葛 陈皮 甘草
\x五苓散\x
白术 泽泻 猪苓 肉桂 白茯苓
\x干葛防风汤\x
干葛 防风 荆芥 羌活 川芎 枳壳 甘草
\x六一散\x
滑石 甘草
\x防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