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伏之;一阴一阳,寒热天壤。堂儿问曰,临症何以分别?余曰∶真阴虚则火旺,
原症脉象,俱是火候,如便闭、喘咳、骨蒸,六脉沉数,皆真阴虚也;若真阳虚则火虚,原
症脉象,俱是虚候,如大便泄、小便清,六脉空大,皆真阳虚也。



<目录>卷一

<篇名>胃脘痛论

属性:秦子曰∶胃脘痛,在胸之下,脐之上,两肋中间;但心胞络痛,同在心下脐上,极难分
别。大抵痛而能饮食者,心胞络痛也。痛而不能饮食者,胃脘痛也。二经之痛,俗名心头痛
,此症内伤者多,外感者间或有之。今列外感二条,内伤七条,即古名九种心疼也。



<目录>卷一\胃脘痛论

<篇名>外感胃脘痛

属性:(风寒、暑热)
【外感胃脘痛之症】向无此症,偶值时令暴寒,心下闷痛,恶寒厥冷,二便清利,口
吐冷沫,此寒邪入胃,凝结痰饮食积,卒然暴痛之症也。若时令暴热,心下忽绞痛,手足虽冷,
头额多汗,身虽恶寒,口燥舌干,大便虽泻,溺色黄赤,此湿热所伤之症也。
【外感胃脘痛之因】其人中气向寒,偶触时令之寒,则寒凝胃口而痛。若内有积热
,外遇湿热,两热蒸酿,则热壅胃口,亦成胃痛之症。
【外感胃脘痛之脉】或见浮紧,寒邪在表。或见沉弦,寒邪入里。或见浮数,表有热
邪。或见沉数,里有热结。
【外感胃脘痛之治】宜分寒热二条。寒痛者,先用五积散,兼散外寒;后用温胃汤,
以温内寒。热痛者,先用神术平胃散,以清外热,后用清中汤,以清里热。言寒则风亦在焉,言
热则暑湿燥火皆在焉。
\x五积散\x
白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川芎 白芷 枳壳 浓朴 苍术 麻黄 干姜 肉桂 桔
\x温胃汤\x
浓朴 砂仁 甘草 陈皮 干姜 白豆蔻 黄 人参 姜黄 益智仁
\x神术平胃散\x
苍术 防风 甘草 石膏 知母 浓朴 广皮
\x清中汤\x
黄连 山栀 草豆蔻 半夏 陈皮 白茯苓 甘草



<目录>卷一\胃脘痛论

<篇名>内伤胃脘痛

属性:【内伤胃脘痛之症】不因外感六淫,偶或伤于饮食,填塞太仓,胸前闷痛,此食积症
也。
痛则多汗,此积热症也。二便清利,手足逆冷,口吐涎沫得寒饮则甚,此积冷症也。遇气
即发,或攻注作痛,或凝结作胀,此气滞症也。日轻夜重,或唧唧作声,得寒则痛,得热暂
缓,此死血痛也。呕吐清水,面上白斑,唇红能食,时或吐蛔,此虫积症也。故云内伤之痛有七。
【内伤胃脘痛之因】饮食不节,伤其胃口,太阴升降之令,凝结壅闭,则食积之痛作
脾胃素弱,日饮水谷,不能消受,停积中脘,则成痰饮而痛;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膏
粱炙爆之热,日积于内,热久成燥,积热之痛作矣。胃阳不足,冷冻饮料内伤,阴寒凝结,
阴积冷之痛,作矣。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忧思日积,气不宜行,则气滞而成痛。血分素热
又喜辛辣之物,以伤其阴血,则停积于中,而成死血之痛。湿土主生生之令,饮食不谨,湿
热内生,则虫积而成痛矣。
【内伤胃脘痛之脉】沉实有食,沉滑多痰,数大为热,迟缓主寒,气滞脉沉,死血涩
【内伤胃脘痛之治】宜平胃散出入主治。若食积痛,用三棱丸治之。痰饮痛者,二陈
汤、
丸。气滞而痛者,苏子降气汤。死血作痛,红花桃仁汤。有下症,桃仁承气汤。虫积痛,
\x平胃散\x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x三棱丸\x
京三棱 枳壳 浓朴 广皮 甘草
\x二陈汤\x
\x导痰汤\x 二方见痰症。
\x清胃汤\x 见齿痛。
\x神芎汤\x
大黄 黄芩 黑牵牛 滑石 薄荷 川芎
\x豆蔻丸\x
草豆蔻 吴茱萸 益智仁 青皮 姜黄 麦芽 神曲 半夏 甘草
\x苏子降气汤\x
紫苏子 半夏 前胡 浓朴 甘草 陈皮 沉香 当归
\x红花桃仁汤\x
红花 桃仁 当归尾 赤芍药 泽兰叶 楂肉 丹皮 山栀
\x桃仁承气汤\x
桃仁 大黄 甘草 桂枝 芒硝 枳壳 归尾
\x万应丸\x
麦芽 神曲 雷丸 陈皮 甘草 京三棱 莪术 槟榔 芜荑 鹤虱 使君子
\x家秘保和散\x
苍术 浓朴 半夏 广皮 枳壳 鲜麦芽 楂肉 香附 槟榔 干葛 莱菔子
共为细末,多冲萝卜汁、竹沥,拌湿晒干,研细末。白汤调服。
\x家秘消坚散\x
三棱 莪术 槟榔 枳实 香附 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