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热,外束风邪,热无从泄,则为喘为 ,而痰涎壅盛矣。
【痰壅之脉】脉多浮大,浮紧风寒,浮数风热,沉滑顽痰,洪滑痰热。寸口脉大,肺
【痰壅之治】风寒者,加减桂枝汤;风热者,加减防风汤;痰热者,栀连二陈汤;顽
痰者,导痰汤;肺壅痰喘,加减泻白散。
\x加减防风汤\x
防风 荆芥 桔梗 甘草 薄荷 天花粉 半夏 连翘 山栀 黄芩 栝蒌仁
\x加减桂枝汤\x
桂枝 麻黄 杏仁 半夏 生姜 甘草
\x栀连二陈汤\x
陈皮 半夏 白茯苓 甘草 山栀 川黄连
\x导痰汤\x
南星 半夏 橘红 甘草 枳壳 石菖蒲
加减泻白散 痰结上焦,先用吐法。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风,加防风、荆芥;寒,加麻黄、桂枝。



<目录>卷一\中风总论

<篇名>内伤痰壅

属性:【痰壅之症】身无寒热,痰结心胸,上气喘逆,喉中有声。此内伤痰壅之症也。
【痰壅之因】或膏粱嗜酒,内热生痰;或饮食过饱,停留作患;或忧思郁结,五志火
动;或脾气虚损,不能运化,则内伤痰壅之症作矣。
【痰壅之脉】脉多滑大,滑数积热,沉实食凝,沉滑抑遏,洪数火多,缓大脾怯。
汤、
仁;脾虚不能运化,六君子汤。
\x胆星汤\x 见中风。
\x栀连二陈汤\x 见胸痛。
\x加味泻白散\x 见胸痛。
\x导痰汤\x 见半身不遂。
\x三化汤\x 见中风。
\x滚痰丸\x 见痰积腹痛。
\x六君子汤\x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广皮
痰有虚实,若脾胃虚,不能运化水谷而成者,为虚痰。肠胃湿热,蒸酿水谷而成者,为
实痰。痰壅之症,以其壅闭经络,迷塞中焦而命名,则痰壅当为实症。然脾胃虚不能运化者
,间而亦有,但实痰壅闭者易治,不过消之散之而已;虚而停滞者,补之不服,逐之愈虚故
也。然实痰壅塞,亦有各条分别,如发热神昏,六脉浮数,痰涎壅结,气急喘鸣,当外解表
邪;无汗者,加减羌活汤、导痰消滞汤;有汗者,加减防风合涤痰汤。若外无发热,神气不
昏,六脉沉滑者,则用导痰消滞汤,调家秘保和散;若大便不通者,当以导痰消滞汤加玄明
粉下之;若见咳嗽喘逆,此肺气受病,当用节斋化痰丸、三子养亲汤,合泻白枳桔汤等;若
肺有表邪,当用羌活泻白散、防风泻白散。



<目录>卷一\中风总论

<篇名>外感舌音不清

属性:【舌音不清之症】身热口燥,面色多红,二便赤涩,神智昏沉,语言不便,此外感舌
【舌音不清之因】心经热甚,则舌纵而语塞;风中厥阴,则舌卷而难言;阳明邪盛,
则舌根强硬;或风寒外束,顽痰壅于胞络,则心窍不开。此外感舌音不清之因也。
【舌音不清之脉】脉多洪数。心经热者,左寸洪数。肝胆热者,左关弦数。风中厥阴
,左关弦紧。阳明热盛,右脉洪数。
【舌音不清之治】心热者,导赤各半汤;肝热者,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肝中风寒
,补肝散;阳明胃热,干葛清胃汤;大便秘结,有下症者,四顺饮。
\x导赤各半汤\x 见遗尿条。
\x龙胆泻肝汤\x
龙胆草 知母 川连 人参 麦冬 天门冬 山栀 黄芩 甘草 柴胡
\x补肝散\x 见口眼 斜。
\x干葛清胃汤\x 见口眼 斜。
\x四顺饮\x
当归 大黄 白芍药 枳壳



<目录>卷一\中风总论

<篇名>内伤舌音不清

属性:【舌音不清之症】二便不赤,气爽神清,但觉舌不能转,此肾虚舌音不清之虚症也。
神识昏沉,语言不利,便闭口渴,此积热舌音不清之实症也。
【舌音不清之因】盖肾脉挟舌本,肾经水亏,不能上循喉咙,则失润而喑;或因刺足
少阴
脉,重虚出血而喑;或因刺足太阴舌下中脉,出血不止而喑,此虚症之因也。或脾胃热,则
舌根硬而音不清,或心肝热甚,则舌卷而音不清。此实证之因也。
【舌音不清之脉】两尺细数,肾水枯涸。刺血阴亏,左脉空虚。脾胃积热,右关洪滑
【舌音不清之治】肾虚,三才丹;刺血重虚,当归补血汤;脾胃积热,转舌膏;心经
有火,导赤各半汤;肝经有火,龙胆泻肝汤。
\x三才封髓丹\x
天门冬 熟地黄 人参
\x当归补血汤\x
黄 当归
\x转舌膏\x 见口噤不语。
\x导赤各半汤\x 见内伤不语。
\x龙胆泻肝汤\x 见前。
口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