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73-疫疹一得-第8页

多,
何也?医者初认为寒,重用发表,先亏其阳;表则不散,继之以下,又亏其阴。殊不知伤寒五、六日不解,法在当 下,尤必审其脉之有力者宜之。疫症者,四时不正之疠气。夫疠气,乃无形之毒,胃虚者感而受之,病形颇 似大实,而脉象细数无力。若以无形之疠气,而当硝、黄之猛烈,邪毒焉有不乘虚而入耶?弱怯之人,不为 阳脱,即为阴脱;气血稍能驾御者,必至脉转沉伏,变症蜂起,或四肢逆冷,或神昏谵语,或郁冒直 视,或遗尿、旁流,甚至舌卷囊缩,循衣摸床,种种恶症,颇类伤寒。医者不悟引邪入内,阳极似阴,而 曰变成阴症,妄投参、桂,死如服毒,遍身青紫,鼻口流血。如未服热药者,即用大剂败毒饮,重加石膏,
或可挽回。予因历救多人,故表而出之。
<目录>卷上<篇名>论疫疹因乎气运属性:乾隆戊子年,吾邑疫疹流行,一人得病,传染一家,轻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内,
大率如斯。初起之时,先恶寒而后发热,头痛如劈,腰如被杖,腹如搅肠,呕泄兼作,大小同病,万人一 辙。有作三阳治者,有作两感治者,有作霍乱治者。迨至两日,恶候蜂起,种种危症,难以枚举。如此而 死者,不可胜计。此天时之疠气,人竟无可避者也。原夫至此之由,总不外乎气运。人身一小天地,天地 有如是之疠气,人即有如是之疠疾,缘戊子岁少阴君火司天,大运主之,五、六月间,又少阴君火,加以 少阳相火,小运主之,二之气与三之气合行其令,人身中只有一岁,焉能胜烈火之亢哉?医者不按运气,固 执古方,百无一效。或有疑而商之者,彼即朗诵陈言,援以自证。要之执伤寒之法以治疫,焉有不 死者乎?是人之死,不死于病而死于药,不死于药而竟死于执古方者之药也。予因运气,而悟疫症乃胃受 外来之淫热,非石膏不足以取效耳!且医者意也,石 膏者寒水也,以寒胜热,以水克火,每每投之百发百中。五月间余亦染疫,凡邀治者,不能亲身诊视,叩 其症状,录受其方,互相传送,活人甚众。癸丑京师多疫,即汪副宪、冯鸿胪亦以予方传送,服他药 不效者,俱皆霍然。故笔之于书,名曰清瘟败毒饮,随症加减,详列于后,并付治验。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头痛倾侧属性:头额目痛,颇似伤寒,然太阳、阳明头痛,不至于倾侧难举,而此则头痛如劈,两目昏晕,势若难 支。总因毒火达于两经,毒参阳位。用釜底抽薪之法,彻火下降,其痛立止,其疹自透。误用辛香表 散,燔灼火焰,必转闷证。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骨节烦痛腰如被杖属性:骨与腰,皆肾经所属。其痛若此,是淫热之气已流于肾经。误用表寒,死不终朝矣。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遍体炎炎属性:热宜和不宜燥,至于遍体炎炎,较之昏沉肢冷者,而此则发扬,以其气血尚可胜毒,一经清解,而疹自 透,妄肆发表,必至内伏。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静躁不常属性:有似乎静而忽躁,有似乎躁而忽静,谓之不常,较之癫狂,彼乃发扬,而此则遏郁,总为毒火内扰,
以至坐卧不安。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火扰不寐属性:寤从阳,主于上;寐从阴,主于下。胃为六腑之海,毒火壅遏,阻格上下,故不寐。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周身如冰属性:初病周身如冰,色如蒙垢,满口如霜,头痛如劈,饮热恶冷,六脉沉细。此阳极似阴,毒之隐伏者也。
重清内热,使毒热外透。身忽大热,脉转洪数,烦躁谵妄,大渴思冰,症虽枭恶,尤易为力。若遇庸手,妄投桂、附,
药不终剂,死如服毒。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四肢逆冷属性:四肢属脾,至于逆冷,杂症见之,是脾经虚寒、元阳将脱之象。惟疫则不然,通身大热,而四肢独冷。
此烈毒壅遏脾经,邪火莫透。重清脾热,手足自温。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筋抽脉惕属性:筋属肝,赖血以养。热毒流于肝经,疹毒不能寻窍而出,筋脉受其冲激,故抽惕若惊也。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大渴不已属性:杂症有精液枯涸,水不上升,咽干思饮,不及半杯,而此则思冰饮水,百杯不足,缘毒火熬煎于内,
非冰水不足以救其燥,非石膏不足以制其焰。庸工忌戒生冷,病家奉为神术,即温水亦不敢与,以致唇焦 而舌黑矣。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胃热不食属性: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至于不食,似难为也。而非所论于胃热者,乃邪火犯胃,热毒上冲,频频干 呕者有之,旋食旋吐者有之。胃气一清,不必强之食,自无不食矣。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胸膈郁遏属性:胸乃上焦心肺之地,而邪不易犯。惟火上炎,易及于心,以火济火;移热于肺,金被火灼,其躁愈 盛,气必长吁,胸必填满而郁遏矣。
<目录>卷上\疫疹之症<篇名>昏闷无声属性:心之气出于肺而为声。窍因气闭,气因毒滞,心迷而神自不清,窍闭而声不出矣。
<目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