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73-疫疹一得-第6页

,寒居右胁,气滞,脾胃虚壅。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火旺金衰,泻心补肺。
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寒不去,霜雪,水谷气施,草焦,寒雨至。
民病,热中,气血不升降。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肺金受邪,泻苦益辛。
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风热大作,雨生羽虫。
民病,泪出,耳鸣,掉眩。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土木相形,泻酸益甘。
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热气返用,山泽 云,豪雨溽湿。
民病,心梦邪,黄胆,面为浮肿。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以金形肝,泻肺益肝。
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燥湿更胜,沉阴乃布,风雨乃行。
民病,寒气及体,肺受风,脾受湿,发为疟。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主助客盛,泻酸补肝。
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天时,畏火司食,阳乃火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
民病,瘟疫,心肾相制。
运气便览终。
\x图诀附后:\x 南政司天北在泉,厥阴右寸不虚言,太阴左寸攸来应,少阴两寸尽沉潜。
北政司天南在泉,厥阴左尺劫空间,太阴右尺不相应,少阴两天尽皆藏。
\r五天五运图诀\pt133a1.bmp\r \x辛少羽北方水\x \x癸少征南方火\x \x庚太商金西方\x \x壬太角木东方\x \x甲太宫土中宫\x \r图\pt133a3.bmp\r \r图\pt133a4.bmp\r \x厥阴司天,冲阳绝,死不治。\x \x少阴司天,尺泽绝,死不治。\x \x太阴司天,太溪绝,死不治。\x \x少阳司天,天府绝,死不治。\x \x阳明司天,太冲绝,死不治。\x \x太阳司天,神门绝,死不治。\x <目录>卷上<篇名>运气之变成疾属性: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营运升降之常也。五运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六气升降,则有逆从胜复之 差。凡不合于德化政令者,则为变眚,皆能病患,故谓之时气。一岁之中病症相同者,五运六气所为之 病也。(《纲目》)
<目录>卷上<篇名>论四时运气属性:《内经》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王冰以为四时运气尚未该通,
人病之由,安能精达?夫运有五而气有六,六气化者,寒、暑、燥、湿,风、火也,然又有君火、相火之分 焉。木之化曰风,主于春;君火之化曰热,主于春末夏初;相火之化曰暑,主于夏;金之化曰燥,主于秋;
水之化曰寒,主于冬;土之化曰湿,主于长夏即六月也。天之气,始于少阴,终于厥阴,此少阴标,厥阴终 也。地之气,始于厥阴木,而终于太阳水。故天之六气,反合于地之十二支,以五行正化、对化为其绪,
则知少阴司子午,太阴司丑未,少阳司寅申,阳明司卯酉,太阳司辰戌,厥阴司巳亥,此天气始终之因也。
地之气,反合于天之四时,则厥阴风木主春,少阴君火主春末夏初,少阳相火主夏,太阴湿土主长夏,阳 明燥金主秋,太阳寒水主冬,此地气始终之因也。夫四时寒暄之序,加以六气司化之令,岁岁各异。凡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皆天地之正气;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 反温,皆四时不正之气也。天有不正之气,人即有不正之疾。疫症之来,有其渐也,流行传染,病如一辙,
苟不参通司天大运,主气小运,受病之由,按经络源流而施治,焉能应手取效?予每遇此症,静心穷理,
格其所感之气,随症施治,无不效若影响。然用药必须过峻,数倍前人,或有议其偏而讥其妄者,予 亦不过因所阅历,聊以尽吾心耳!至于世之褒贬,悉听悠悠之口而已。
<目录>卷上<篇名>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属性:伤寒初起,先发热而后恶寒;疫症初起,先恶寒 而后发热,一两日后,但热而不恶寒。此寒热同而先后异也。有似太阳、阳明者,然太阳、阳明,头痛不 至如破,而疫则头痛如劈,沉不能举。伤寒无汗,而疫则下体无汗,上身有汗,惟头汗更盛。头为诸阳之 首,火性炎上,毒火盘踞于内,五液受其煎熬,热气上腾,如笼上熏蒸之露,故头汗独多。此又痛虽同,
而汗独异也。有似少阳呕者,有似太阴自利者。少阳而呕,胁必痛,耳必聋;疫症之呕,胁不痛,耳不 聋,因内有伏毒,邪火干胃,毒瓦斯上冲,频频而作。太阴自利者,腹必满;疫症自利者,腹不满。大肠为传 送之官,热注大肠,有下恶垢者,有旁流清水者,有日及数十度者。此又症异而病同也。种种分别是疫,
奈何犹执伤寒治哉?
<目录>卷上<篇名>论伤寒无斑疹属性:仲景论冬至后为正伤寒,可见非冬至后,不过以类推其治耳!其言伤寒重在“冬至后”三字。世人论 仲景书,究心七十二症,至于“冬至后”三字,全不体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