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 升麻膏(或同干葛) 五

膏山楂膏(或同麦芽) 木瓜膏 乌梅膏 红花膏 文蛤膏 车前膏(或同苓泻木通) 樗皮
膏槐角膏(或同马苋地榆) 羚角膏 苍耳膏 益母膏 凤仙膏
上二十一膏与加药法皆局中
所用已有年矣。(制膏加药之法均载略言此乃局中所用亲反知其有验索方者众因刊之以俟高
手斟酌)局中延老成有德明医理者一人。主治内外症之事。(此席最重慎选得人诸事皆有倚矣
)四胗中以望闻问三胗为主。而切脉则略焉。盖脉理幽微。非息心静气不能得。人多则必淆
惑。不如望闻问之确也。(望为色胗通于相法极有神验小儿尤非望不可外症则一望可知闻即
在于望之时问是医家最有把握处其法俱载在骈文内有此三者病情已得脉有凭而无凭前贤论之
详矣无庸假此为名或重症切之与色相参可耳)又以勤敏者一人。司摊膏研药之事。(合膏须另
请铺中老手为之并须设局者亲考其药料之优劣察其火候之浅深及合既成权其分两付局摊用)
粗工一人。备其给及使令之事。每日自辰至戌。来胗者不以时限。(不以过午为限盖穷民
非独惜钱并惜工夫也)随到随给。(姓名症候给时随手录簿不惟可知人数多寡膏药出入重症复
胗亦有查对)人咸乐其便。而胗者亦宽然有余暇焉。(代带不亲到者不给恐有错误如实有病不
能来者须将病源开来其有指名何膏愿出钱买者或者有家或系医之所使与之以示通融其所入之
钱仍归功德)统计此局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约十万余张。末药锭药副
之。为费三百金。(以百金充局用余皆归于药材)虽不能尽人皆愈。而十亦愈其八九。诚事简
而功倍矣。既刻全方。遂书此于后。古云施药不如传方。局中二者并行合药施送以救目前穷
人之疾苦。刊书传播。令天下皆得观览。有不信者。自有信者。不必人人皆信也。惟独力难
遍。及道路远隔。又往往不能寄。如有能翻刻者实余所深望。盖乡村寒士。托医术以谋生者
甚众。得此法而遇疑险之症。可不至于枉人。若药肆有合诸方售者。多寡人皆可买。亦为有
便于民也。(现下山东安徽汉口上海常州等处医家有用吾法者药店亦有用余方合者皆友人在
此目睹其效携书至彼所传也)闻潞安赵太守欲将此书改雕大字。存板于学宫。俾诸生刷印
。以诸生多聪明达理之士。能知文。自能知医。不以内外分别也。医师列于天官。调和王躬
。兼养民病。方周之时。其职甚重。在宋亦有翰林学生之选十道六通之试。(宋太宗校医术
人优者为翰林学生仁宗诏试医官须引医经本草以对每试十道以六通为合格)固应储材以待。
而外治一法。于事亲之道尤宜。昔宋陈直撰奉亲养老书。(言高年不可乱投汤药因着食治之
方医药之法摄养之道)至正时范阳张壬宏命工镌梓于学宫。赵君今倡此举。乃与张合。其所
见大非徒为余书翻刻者也。因并书之。同治九年六月安业识于有正味斋传砚之室。是书之成
。历二十年。一句一字。皆具苦心。十数易其稿。三锓其板。时有改窜。亦时有增益。而意
犹未惬也。诚以外治一门。前人所略。然其方散见于诸书。尚可搜集。且方者仿也。即举一
以例。余亦不嫌于挂漏善悟者自能推也。所难者发明其理耳。苟非屏去雷同。独探幽奥。无
悖圣经。有裨世道。不必作也。自惭浅学徒费空言。乃挟此意以就正时贤。合志者甚鲜。或
拘守旧编而不知所变也。或但取其方而不知求其理也。或知理之当然。而不知所以然也。其
以外治为欺人之术。(药不对症试之无验)与不解外治二字之义而目为疡科者。固可不议也。
老辈中蒙嘉赏者许滇生乔鹤侪许辛木三先生而已。愧未能副耳。(友人阮序亭曾以鹤翁书示
余云是文包罗百病说理精深书卷之富笔力之遒卓然超出时流之上不朽之业也)理无穷尽。衰
老不能更进。思张子和之书。为儒生桑氏所润色。心窃慕之。恨未之遇也。此二十一方之刊
。聊徇世情。并非定本。其理在骈文。其制膏加药之法在略言。能手可自为之。然识者见

。不免笑我为画蛇已了。又添足也。同治九年秋七月安业复识于扬州之寓斋治心病方(心病
聪明读书人为多治法在国小近思录感应篇今虽不能讲道学未可不信果报也)按几希录良
方载先正格言钱青抡验方载无相真人药十二味。皆所以治心病也。今仿其意为八方焉。
一立志
人要立志做正人君子。有德性气节。人人钦敬。不可趋于下流。卑鄙苟且。寡廉鲜耻。
丧行败名。为人谈笑。
一存心
心要整肃。不可放荡。时时以礼义自防。心要宽浓。不可刻薄。处处以情理相体。久之
少。忿嫉平。胸中清静。满腔皆慈祥矣。鬼神难欺。意恶甚重。人情莫测。怨毒常深。有梦
神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