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传变往往药煎成而症已换医何能待膏可预截较昔人先用
葛根断阳明苍术安大阴尤稳)
一古膏除太乙观音霏云外。治四时伤寒有两万灵膏。治脾胃有金丝万应膏。治劳损有五
。又有暖脐膏涌泉膏。可见内症用膏。古原有是法。特其药庞杂。并治及外症。与汤头之纯
一者不同。医家多訾之而耳食者遂概以为膏药不足恃至于服药无效。事势危急始用膏药安能
有济此古膏之所以不行也。王晋三论本事四神丸方云。删去背谬之药。复以相须相使之品。
自奏奇功。此真古之功臣。安得今更有晋三其人者。为古膏一开生面。而并创制数十种膏方
药方为世指南也。(叶天士有临症指南外治得更有高手指南则临症亦有所遵行矣)
一膏药贴法。不专主一穴。如经治热病五十九刺。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
头中行(督脉)上星囟会前项百会后项五穴也。两傍(膀胱)承光通天脑盖玉枕天枢十穴也。又
两傍(胆经)临泣目胆正营承灵脑空十穴也。天杼膺命(即中府穴)缺盆背俞(即风门穴)八者
泻胸中之热。气冲三里巨虚上下廉八者。泻胃中之热。云门 骨(即肩穴)委中(即腿湾穴)髓
穴(即腰俞穴)八者。泻四肢之热。五脏俞傍五十者。泻五脏之热。共五十九刺。所以分杀其
势也。症虽重。得此分杀其势其病亦减。膏药治太阳经外感。初起以膏贴两太阳(头痛本穴)
风池风门(疏通来路)膻中穴(于心取汗)更用药敷天庭。熏头面腿湾。擦前胸后背两手心两足
心(皆取汗)分杀其势。即从刺法推出。诸经可仿此推。(疟疾血症均有截法)若脏腑。则视病
所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兼贴心俞与心口对。命门与脐眼对。足心与丹田
应。外症除贴患处外。用一膏贴心口以护其心。或用开胃膏使进饮食以助其力。可以代内托
治外症亦不必服药者以此。(外治以饮食为填补)
一汤液内治犹在暗室也。膏药外治犹在大庭广众之地也。暗室人所不见。大庭广众之地
见之。故内治可蒙。而外治不可蒙。然易于补过在此。不蹈重咎亦在此。彼贫无所恃。不得
已欲藉医以谋生者。读书既不多。阅历又未深。以膏药疗治安拙于已。推能于人。两无所负
。非独存心宜尔。且以保名。且以保财。且。以保身。且以保嗣。有以一膏起家者资亦
一膏药多验于穷苦之人。一则无力延医信任不得不专。二则平时不服药故也。富贵之家
微恙名贤列座。亲朋省问。各举所知。且参 视为常食之品。何能遽以膏药为是。然当百
药不效之时。诸医束手告退。而膏药能用之有验。则亦易于传播医者但当尽其心可耳。惟膏
药修合无人见。不可鬻良杂苦。自失其真。更不可乘人之急。挟货居奇以蹈恶习。若能于穷
民阴行其德。不以财论尤为造福。
一余所制膏方。惟清阳膏。散阴膏。金仙膏。 膏。催生膏。最验。已刊附骈文之后。
产固非病。生亦不必催。有膏以备生而病者用也。往往产妇二三日后。目不得瞑。
心中烦乱。火升于上。儿愈不下。贴此膏后。无不自觉腹中温暖。即
时闭目安睡。睡醒即生。夫用纯阴之膏何以能温暖。盖阳气外泄。得阴膏而阳回于内。故腹
中温暖也。此即介以潜阳之法也。睡者六字真言之一。能睡则阴气自复。交骨亦关矣。且睡
则儿得休息。转身亦有力矣。造化自然之道。仍以自然还之。原不待膏药特此时气不行阴。
非借膏药之力。断不得睡。又非以膏药安产妇之心。而令其睡。以俟药转亦不得睡。此中有
医意焉。所以历试俱验。(凡虚劳症无病可疗仿此)曾见有难产者或以硝黄下之或以蓖麻等拔
之。卒无一效。而临死时自揭其反者有之。此阳气外尽之故也医理精微在人静悟。聊举此方
质诸当世。以见膏药可以自造。不必古人曾有此方也。其余尚有灵霏膏泰山石刻膏七宝遇仙
膏。灵砂膏延。龄膏清补膏。温补膏。伤风发散膏。伤寒发散膏三时感冒双解膏。东丹温症
解毒膏。内伤退热膏。热结膏。冷积膏火郁膏。阳症荡热膏。阴症逐寒膏。中寒回阳膏。阴
痧救急膏。健脾膏。清胃膏。温胃膏。和胃膏。清肺膏。温肺膏。清心化痰膏。养心安神
。清肝膏。养肝膏。平肝膏温胆膏。三一柴胡膏。清肾膏。温肾膏保精膏。种玉膏。润肠膏
涩肠膏通治风热膏通治湿热膏。通治寒湿膏。渗湿膏。辟湿膏。开郁膏。理营膏。止衄膏行
瘀膏。控涎膏。消胀膏。减渴膏。敛汗膏。开膈膏。蠲痹膏。化痞膏。疟疾膏。痢疾膏。妇
人调经膏。固经膏。安胎膏卫产膏。小儿清热膏消食膏。定惊膏。补脾膏。化痰膏。平疳膏
。杀虫膏共数十种。皆本古方增减为之。惟皆新制。试用未几。未能自信。姑存其名。如文
之有题能者可自造焉。
一余所着骈文。因文以立法。自比于酒经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