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谓阳实阴虚而上下俱热矣以彼之言但见消渴数溲妄言为下
部寒尔岂知肠胃燥热怫郁使之然也且夫寒物属阴能养水而泻心热物属阳能养火而耗水令肾水
既不胜心火则上下俱热奈何以热药养肾水欲令胜心火岂不暗哉彼不谓水气实者必能制火虚则
不能制火故阳实阴虚而热燥其液小便淋而常少阴实阳虚不能制水小便利而常多此又不知消渴
小便多者盖燥热太甚而三焦肠胃之腠理怫郁结滞致密壅塞而水液不能渗泄浸润于外以养乎百
体故肠胃之外燥热大甚虽多饮水入于肠胃之内终不能浸润于外故渴不止而小便多水液既不能
渗泄浸润于外则阴燥竭而无以自养故久而多变于聋盲疮疡痤痱之类而危殆其为燥热伤阴也明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门

<篇名>论治消渴大法

属性:东垣曰膈消者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饮水多
食饥
虚瘅成消中者调胃承气三黄丸治之下消者烦躁引饮耳叶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此肾
消也六味地黄丸治之总录所谓末敷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疮不能食者必敷中满鼓胀皆谓不治之证
洁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方白术散倍加葛根治之上中既

不复敷下消矣前人用药厥有旨哉或曰末敷疮疽者何也此火邪胜也其疮痛甚而不溃或赤水者是
也经云有形而不痛阳之类也急攻其阳无攻其阴治在下焦元气得强者生失强者死末敷中满者何
也以寒治热虽方士不能废其绳墨而更其道也然脏腑有远近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宜制
大其服皆适其至所为故如过与不及皆诛罚无过之地也如高消中消制之太急速过病所久而成中
满之病正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者也非药之罪失其缓急之制也处方之治宜加意焉
按以上所论三消传变可谓发病机之旨比与陈氏三因论消中复有三证皆病敷所异大抵末敷
发疮
疽者为敷外发胀满强中为敷内亢极之甚也但三因所出治强中一方然未见其肯綮今姑存之以备
其旨且传胀满皆不治之证况强中乎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治法

<篇名>治热之剂

属性:局方清心莲子饮
调胃承气汤治消中热在胃而能饮食小便赤黄
方并见热门
三因真珠丸治心虚烦闷积热烦渴口干舌燥引饮无度小便或利或不利
知母(一两一分) 黄连 苦参 玄参 铁粉 牡蛎(各一两) 朱砂(二两) 麦门冬(去
心) 天花粉(各半两) 金箔 银箔(二百片)
上为末炼蜜入生栝蒌汁少许丸如梧子大用金银箔为衣每二三十丸先用栝蒌根汁下一服次
用麦门冬熟水下病退日二服
按此心胃经药也以上三方有轻重之殊宜选使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治法

<篇名>治燥之剂

属性:东垣当归润燥汤治消渴舌上白干燥唇干口干眼涩黑处见浮云大便闭涩干燥结硬喜温饮阴
头短缩
升麻(一钱半) 柴胡(七分) 甘草(六分半一半生) 细辛(一分) 杏仁(六个) 红花(
少许
)小椒(三个) 生地黄(三分) 黄柏 知母 石膏 桃仁 麻仁 防风 荆芥穗 当归身(
各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煎
清凉饮子治消中能食而瘦口干舌干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羌活 柴胡 炙甘草 知母(酒制) 黄 黄芩(酒制各一钱) 生甘草 汉防己 生地
黄(酒制各半钱) 红花(少许) 桃仁(五个) 杏仁(十个) 升麻(四分) 防风(五分) 石膏
黄柏 草龙胆(制各一钱半) 当归身(六分)
上 咀作一服水煎入酒些小此方减黄 黄芩防风草龙胆加麻黄根三分黄连八分名地黄饮

按以上脾心肝肾药也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治法

<篇名>清气之剂

属性:局方人参白虎汤治高消上焦燥渴不欲多食
方见热门
东垣兰香饮子治渴饮水极甚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石膏(三钱) 知母(酒制一钱) 生甘草 防风(各一钱) 炙甘草 人参 兰香 连翘
白豆蔻仁 桔梗 升麻(各五分) 半夏(二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匀成剂捻作薄片子日中晒半干碎如粉每服二钱食后淡生姜汤下
按以上二方主上中二消之剂肺胃经药也



<目录>卷二十一\消渴治法

<篇名>滋阴之剂

属性:丹溪补阴丸
方见补虚门
局方加减八味丸治肾虚消渴引饮
金匮肾气丸减附子加五味子
上服如本方法要略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仍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