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致
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运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升阴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浊相混邪何
由行此等理宜补养却浓味断妄想远音乐无有不安
谨按气者本腑脏天真之原也虚由七情及劳伤等因所致则正气原气不足也故宜补之则气实
气化
病邪渐除经曰虚则补之是也此补者补其不足也非为病邪陷下腑脏精气已备天真元气已绝而施
补乎此等非虚也非不足也无补之法必矣大抵世俗拘此止谓治病攻邪不审补虚养正之理实实虚
虚误人生命盖不思之甚矣



<目录>卷十六\气证治法

<篇名>升散之剂

属性:局方七气汤治七情之气郁结于中心腹绞痛
人参 甘草(炙) 肉桂(各一钱半) 半夏(一钱)
上 咀水煎服
按此出太阳例寒则气收宜辛散之甘缓之治气虚寒郁药也
盐煎散治一切冷气攻冲胸胁刺痛不已及脾胃虚冷呕吐泄泻
砂仁 甘草(炙) 茯苓 草果 肉豆蔻 川芎 茴香(炒) 澄茄 麦 槟榔 良姜
枳壳 浓朴(炒) 陈皮 羌活 苍术(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五钱入盐些小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太阴经药也
木香流气饮治诸气痞塞不通胸膈膨胀面目虚浮四肢肿满
半夏 浓朴 青皮 紫苏 香附子 甘草(各一钱) 陈皮(二钱) 桂 莪术 丁皮 大
腹皮
槟榔 麦门冬 木香 草果(各六分) 木通(八分) 藿香 白芷(各四分) 茯苓 白术
木瓜 人参 石菖蒲
上 咀每服四五钱入姜枣煎
按此太阳例药与以上方世俗多用之故收入然类以香燥非寒者气实者不可用
秘传降气汤治上盛下虚气不升降头目昏眩痰实呕逆胸膈不快
骨碎补 诃子 草果 五加皮 半夏 桔梗(各半钱) 桑白皮(二钱) 地骨皮 枳壳
陈皮 柴胡 甘草(各一钱)
上制服见局方
按此出少阳例然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意例宜求诸此
易简参苏饮
方见热门
谨按天地六气并人之气分为病治例亦详见各门故当分治也
东垣升阳顺气汤治七情所伤及劳役饮食不节满闷短气
升麻 柴胡 陈皮(各一钱) 半夏 人参(各一钱) 黄 (四钱) 甘草 黄柏(各半钱)
当归(一钱) 草豆蔻(二钱) 神曲(炒一钱半)
上 咀每服半两入姜煎
按此补剂也然恐则气下宜求诸此



<目录>卷十六\气证治法

<篇名>攻下之剂

属性:戴人木香槟榔丸散滞气胸腹胀满实痞气结痛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术 枳壳 黄连 黄柏 大黄(各半两) 牵牛 香附(各
二两)
上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煎水下量虚实与之
按此阳明例药下热之剂也
局方神保丸治诸积气为痛
干蝎(七个) 木香 胡椒(各二钱半) 巴豆(十个去心皮别研取霜)
上为末和匀汤化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五十丸随病气例汤下
按此太阳例药下寒之剂也
导气丸宣壅导气除胀满利大肠
大黄(四两 ) 胡椒(四十九粒) 青皮 陈皮 蝎梢(炒) 茴香(炒) 干姜(炮) 甘草
(炙各一两) 阿魏(半钱用面和炒) 黑牵牛(取头末二两)
上为末水丸
御院方木香顺气丸治诸气不和
方见积聚门
按以上二方手足太阴足厥阴阳明经药导滞之剂也



<目录>卷十六\气证治法

<篇名>调理之剂

属性:局方沉香降气汤治阴阳壅滞气不升降胸膈痞闷噫醋吞酸
沉香(四钱) 砂仁(半两) 甘草(炙一两二钱) 香附子(四两)
上为末每二钱入盐少许汤调下
分心气饮治一切气留滞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以致痞闷噎塞
木香 丁皮(各二钱) 人参 麦门冬 大腹皮 大腹子 桑白皮 草果 桔梗 浓朴
白术(各半两) 香附子 藿香 陈皮 紫苏(各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上 咀每三钱入姜枣煎
按此二方手足太阴阳明足少阴经药也
大七气汤治喜怒不节忧思兼并多生悲恐致脏气不平心腹胀满
半夏 白茯苓(四钱) 浓朴(炒三钱) 紫苏(三钱)
上锉入姜煎服
按此足阳明手足太阴经药也
紫沉通气汤治三焦气涩不能宣通腹胁胀大便涩
紫苏 枳壳(炒) 陈皮 茯苓 甘草 槟榔(各一两) 沉香 木香 麦门冬 五味子
桑白皮 黄 干生姜 薄荷 枳实 荆芥穗(各半两)
上 咀每半两水煎服
按此手太阴之剂也世俗调理之剂而多杂峻削之药故并略去然此方有发散意而不大燥烈姑
存之
用者自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