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朱砂安神丸治心神烦乱怔忡兀兀欲吐气乱而热似懊 状
黄连(一钱半) 生地黄 当归身 甘草(炙各半钱) 朱砂(一钱别研)
上为末蒸饼丸黍米大每十丸或十五二十丸唾津下
按此二方血分药也
牛黄膏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
牛黄(二钱半) 朱砂 蔚金(各三钱) 脑子 甘草(各一钱) 牡丹皮(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皂子大新水化下
钱氏安神丸治热渴心闷脉实颊赤口燥
麦门冬 马牙硝 白茯苓 山药 寒水石(各半两) 朱砂(一两) 甘草(半两) 龙脑(
一字)
上为末炼蜜丸鸡头大每服半丸或一丸砂糖水化下
按此气分药也
泻诸经实热方
局方凉膈散治上焦积热烦躁多渴面赤面热头昏咽燥喉咽肿痛口疮便溺赤涩狂言谵妄睡卧
不安并宜服之
大黄 朴硝 甘草(各二两) 连翘(四两) 栀子仁 黄芩 薄荷叶(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竹叶蜜些小煎服
按此手太阴少阴足太阴阳明药也轻者宜用桔梗汤母犯下二焦也余仿此(桔梗汤见喉痹门)
调胃承气汤治中焦实热胃热实而不满
大黄(一两) 甘草(二钱半) 芒硝(四钱半)
上 咀水煎
按此足阳明经药也轻者宜用前胡散
八正散治下焦积热二便闭涩多渴咽干口热生疮肿痛淋血
大黄 瞿麦 木通 滑石 扁竹 车前子 山栀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入灯芯
按此足太阳阳明经药也轻者宜用导赤散
钱氏泻青丸治肝经郁热
当归 龙胆草 川芎 山栀 大黄 羌活 防风
上为末蜜丸鸡头子大每一二丸
泻心汤治心热
黄连(一两)
上为末水调二三分量病患大小与之
泻黄散治脾热口臭咽干
藿香叶(七钱) 山栀(一两) 石膏(半两) 甘草(三两) 防风(四两)
上为末同蜜酒拌微炒香每服一钱
泻白散治肺热
桑白皮 地骨皮(各一两) 甘草(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
东垣滋肾丸治肾热
黄柏(三钱) 知母(二钱) 桂(一分半)
上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七八十丸至百丸食前百沸汤下
按此五脏药例也
半夏汤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热泄病
半夏 宿姜(各三钱) 黄芩 远志 茯苓(各二钱) 生地黄(五钱) 秫米(数合) 酸枣
仁(一合)
上 咀长流水煎
导赤散治小肠实热小便赤涩而渴
生地黄 木通 甘草(各等分)
上末入竹叶同煎
前胡散治胃气实热唇口干裂中心热躁大便秘结非时烦渴睡中口内生涎
大黄(半两) 桔梗 枳壳 前胡 杏仁(各一钱) 葛根(二钱)
上为末每二钱入姜煎
泻白汤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侠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口生疮
橘皮 淡竹茹 黄芩 栀子仁 柏皮(炙各半两) 茯苓 芒硝(各一两) 生地黄(三两)
上锉每四钱入姜枣煎空心服
赤茯苓汤治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苦舌干咽肿不利
赤茯苓 猪苓 葵子 枳实 瞿麦 木通 黄芩 车前子 滑石 甘草(各等分)
上 咀入姜煎食前服
按以上诸方出五脏治要例



<目录>卷九\热证治法

<篇名>治虚热升阳之剂

属性:小柴胡汤治潮热身热默默不欲饮食或呕或渴或利或咳
人参 半夏 生甘草 黄芩(各二钱) 柴胡(四钱) 生姜(五片) 枣(二枚)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少阳药也出太阳例主虚劳烦热能引清气上行阳道在经主气在脏主血故更能入血室

东垣升阳益胃汤治肺之脾胃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身体沉重口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
食少食不消洒淅恶寒而或微热(方见内伤门)
按此手太阴足阳明太阴之药欲升浮中焦下陷之气故加太阳诸经药也
补中益气汤治形神劳役或饮食失节劳倦虚损身热而烦脉洪大而虚头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
力气高而喘
黄 (一钱半) 人参 甘草(炙各一钱) 白术 当归身 柴胡 升麻 陈皮(各半钱)
上 咀水煎
按此手足太阴少阳经药表里气血之剂也(加减见内伤门)
谨按发明曰经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
之夫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者有三皆同大热在身止用黄 人参甘草此三味者皆甘温虽表里皆热躁发于
内扪之肌热于外能和之汗自出而解矣此温能除大热之至理也热极生风乃左迁入地补母以虚其
子使天道右迁顺行诸病得天令行而必愈二也况大热在上其大寒必伏于内温能退寒以助地气地
气者在人乃胃之生气使真气旺三也此与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必伏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