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63-焦氏喉科枕秘-第1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篇名】焦氏喉科枕秘书名:焦氏喉科枕秘作者:
朝代:
年份:
【目录】【篇名】序属性:医之为道。切于民生日用。理近而事难。故古人有司命之目。自仲景着一百十三方。后 贤缵 而衍之。汤液之方。遂加于针石。迨子和、河间、东垣、丹溪辈根柢圣经。发挥心得。学人 益泛滥沉酣。准方施治。而针石之法乃日微。吴中金君保三。业轩岐家言。能贯穿于灵枢、
素问、秦越人八十一难经。以意为变化。心殷济时。为士大夫所推服。近得喉科枕秘一书。
针石与汤药并施。审症绘图。曲折详尽。特以无副本传世。为此商之孙君云斋。云斋遂引 为己任。鸠资以付剞劂。将缘起弁其首。予谓喉以纳气。通于天和。咽以纳食。通于地道。
会厌管乎其上。以司开阖。实为心肺肝肾呼吸出入之路。声音吐纳之道。关系生死。为任綦 重。先民有言。咽肿属痰。喉风属火。治法宜祛风豁痰。解热开郁。乃无遗误。若猝投辛散 。煽动风火。必至增肿腐灼。阴阳络失所养。遂不可救药。今观是书。参合证因。条列治要 。错综疑似。缕晰丝分。令人一望而得疗治之法。有补于民生日用为何如耶。针石之有裨于 汤液。为何如耶。固宜不胫而走。群奉为枕中鸿宝者矣。虽然。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营 行脉中。卫行脉外。倘脉理之偶淆。即洞垣其谁属权衡乎。病之浅深。治之标本。选用成 方。能奏奇效。刀圭所授。立起沉 。是在善读书者。

同治七年龙在戊辰孟春月永康应宝时 【目录】卷一【篇名】治喉秘法属性:夫喉咽之症。用药须知缓急。行针贵识头尾。如牙关紧急。通关散可施。风毒痰壅。追风散 当用。三黄凉膈。有消痰降火之效。二陈荆芥。有豁痰驱风之功。溃烂必须内托。收成全赖 生肌。麻药用于未针之前。秘药用于既针之后。箍药敷之红肿散。水药服后郁痰行。洗药去 旧生新。熏药伐邪存正。吹药施于痛时。刀针用于肿处。双单蛾生于咽门。而圆小无脓。吹 本行针。有脓挑破自愈。可服凉膈等汤。喉疔花疔。形似靴疔而差长。上麻药而钩住刀割。

用铁烙而吹秘止痛。内托自消。红色可治。黑色难疗。痈之双单。耳下腮边或肿。治同乳蛾 溃服内托。雀舌左右形小而尖。喉中舌底有痰。治类喉疔。只服三黄。钿舌莲花。靠舌 起中。不可用针。缠舌喉风。口噤舌卷肿大。三黄凉膈不可缓。缓则难痊。蛾之双单并死活 日久胀大。作痛无时。用刀细割一层。搽烂药于其中。切勿吞下。须吐出。吹秘一月。方 见其功。用烙烙之。三黄可服。至若走马牙疳。喉疳口疳结毒。牙龈紫肿。臭秽不堪。必吹 本秘。生肌在用。午后年干漱口。脸肿头摇。咽干音哑。身热唇穿。落牙无血。俱为不治。
服土茯苓末。自有奇能。喉单似蛾尖而小。宛若牛乳之状。气单似梅核而小。用其四十九针 。回食单。即甸气。生蒂疔两旁。红起当中名梅核。吐不出而吞不入。梅核用针。甸气用三黄 八。兼用二陈四七成功。重舌舌上生。可刺金津玉液。蒂疔肿后号悬疔。吹秘勿针。药服三 黄与犀地。死舌名木舌。坚硬不能舒。咂舌痈。生喉中。能令舌短难语。有痰先用追风。痈 头必须剔破。初服三黄。久宜内托。白红紫色犹堪治。黑色肿时魂魄离。兜腮痈。生腮下 。外敷金箍散。内服十八方。脓从口出易治。脓从腮出难痊。脓生火针刺。肉烂秘生肌。螓 。黑宜挑去。更服三黄凉膈。间用秘本吹之。收功仍用生肌。飞疡立时而起。喉痹顷刻而治 。此必先探吐。本吹刀刺何伤。锁喉风。牙关紧急。手足登开。先刺四穴。以辨生死。次浴 手足。以开脾胃。或刀或针。血去肿消为上策。缠喉风。眼白面紫。项肿不言。势如角弓反 张。命在须臾而难保。探痰刺血病根除。喉球相牵似绵。可服益气疏风。再用麝香调服。兼 吹本秘追风。骨槽风如口噤者。治之先吐风痰。垂下五分灸七壮。清阳散火疗之愈。舌下痰 痈刺青筋。胶涎随出如蛋清。加味二陈汤。清热如圣散。用之皆灵。喉中有 肉。壅塞相重 叠。枸橘汤、雄黄末。饮搽最妙。出汗生痈。肿黑生痈。左右阴疮。三般无异。金箍散。十八方。
敷之服之相当。气痈喉痹。酒毒喉痹。二者同涂。金锁匙。三黄散。吹饮即愈。大抵吹药本下 过。刀针秘复吹。余肿不消用均末。刀口难完上生肌。喉中气味人中白。追取风痰金锁匙。
水药时含口。冰梅频咽津。抑火三黄凉膈散。消肿须知十八味。内托千金散。化痰二陈汤。
虚火血亏从四物。阳虚气弱四君当。恶寒须解表。便秘必疏通。此是喉科真要诀。学人必得 尽心功。
【目录】卷一【篇名】治喉要诀属性:一针手足辨阴阳。鲜血迸流命自长。若是些些黄白水。预知旦夕见危亡。二从耳下颈腮中。
慢说麻丝细刮红。方用眉刀患处割。鲜血多者不为凶。三针舌下小青筋。血出鲜红病体轻。
黑腐成条络是死。胸中结热把痰清。四般恶症曰悬痈。重 缠喉并锁风。热积风痰胸膈结。
三黄行下自疏通。五内虚邪火上行。欲教分散须施针。少商曲池颊车穴。男左女右辨分明。
六用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