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中,通贯四气而调和之。故土旺
四季,而脾脏常以四时旺气,长养四脏,故寄治于四季之末各十八曰,而不专主一时,其功正是统主四时也。
脾脏贴着于胃,为戊己二土之精,故能生万物,而法则天地。所以脾胃之气,上至头,下至足,如天地之云升雨
降,而生长万物也。此数句将上文天地阴阳生化义理,皆申明包括,可谓简妙矣。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
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
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此重申上文之义也。以脾胃之功能言之,则胃止能司出纳,必赖脾之鼓运,以行其津液,正以膜之相连,
故脾动则胃气流行,而水谷之精敷布,以输于各经。故太阴即行气遍于少阴、厥阴,而阳明即行气遍于太阳、
少阳,周一身而达四肢。原其气之生化出于胃,而各脏腑各因其经以受胃气之滋养,故胃为水谷之海,而为六
腑之大源。此篇特详脾胃生化之功,为后天根本,而实出于天地阴阳升降流行之气化,是为天人合一之道也。



<目录>卷二\阴阳脏腑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
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
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此统明阴阳生化之道,以结上文之义也。阴阳流行生化,循环无端,挈其纲要,必使阳气静密,乃能坚固。
扰动即浮越而阴阳不和,若四时之无序,百病丛生;因而和之,是为圣人之轨度。良以阴阳互相为根,是故阴
气和平,阳气固密,自然生化不息,而精神乃治。若阴阳乖离决裂,精气乃绝,以精气由阴阳化生者也。



<目录>卷二\阴阳脏腑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素问・金匮真言论》岐伯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
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
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
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
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
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此明天地阴阳之气,流行于四时,则有消长进退;昼夜,
则有升降出入。而人身之气,内外雌雄相输,皆与四时昼夜相应,故其病也,必随时日之气变化。而其春病在
阴者,以阳气初从地下而升,其冬阴之气当盛也;秋病在阳者,以阴气初从地下而升,其夏阳之气尚盛也。阴
阳气盛之时,必应人身之营卫,故其受病,春则应在营阴,秋则应在卫阳,而冬阴夏阳之气更盛,则不言可知。
若其变化多端,非可拘执,假如风为阳邪而伤卫,寒为阴邪而伤营,则又不论四时,必当审察脉证以辨之也。辨
明为施针石,而药治亦同一律矣。



<目录>卷二\阴阳脏腑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
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
在筋也,其臭臊;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
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征,其数七,其臭焦;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
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
宫,其数五,其臭香;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
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
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
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