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
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
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
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 ,在窍为耳,在
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
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此首明天人合一之道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人为万物之灵,而始生之气禀于东者,所谓
帝出乎震也。帝者,吾人之灵明主宰。当其在天,则为玄妙之理;在人,则为大道之源;在地,则为生化之本。
以其为大道之源,而神智所由生,形体所由成者也,神出于震,寓于离,为一身主宰。震者,肝也;离者,心
也。故自东方之木,生南方之火,由是而生土、生金、生水,则阴阳五行之气全而成质,则五脏、六腑、筋骨、
血气之形体具矣。五脏禀五行之性,而神寓于心,亦分为五行之用,如肝怒、心喜、脾思、肺忧、肾恐,各有所
主也。五行相克相生,或有伤动,其气即偏而致病。假如肝木太过,则以肺金之克制者胜之,如其不足,则以肾
水之相生者助之,余可类推矣。凡声色气味之生化制胜亦然。是故万物生成,无非出自天地阴阳之造化,而阴阳
之气,互相为根,互相为用,故在人身,则阴居内,为阳之守,阳居外,为阴之使也。此统明先天生化,以成脏
腑形躯,是为后天,而后天之气,由之生化循环不息,乃为禀赋源流,天人合一之道也。



<目录>卷一\禀赋源流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岐伯曰∶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
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盛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
而手足不便也;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
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
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气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
始。唯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
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
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
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此明人为一小天地,而与天地同造化也。并上并下者,此谓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乃阴阳自然之性
也。以身中阴阳不足之处,则外邪乘虚袭之,故邪受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有偏缺所不能全者,人亦
如之,故邪气得以乘虚居之也。但其偏缺,本由阴阳升降流行自然之势,而其分布循环,生化自周。故天有精明
之气,分八节以纪序;地有高下之形,分五方以定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于中浊降清升,以生以化,而气之阖
辟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生长收藏,终而复始也。惟贤智之人悟其理,以取法天地气化,而为养生之道,如
《四气调神论》所云者,义详下文。盖人生天地气交之中,与天地同根。天食人以五气,故天气通于肺,清阳由
鼻而入也;地食人以五味,故地气通于嗌,浊阴由口而入也;肝属木,主风,故风气通于肝也;心属火,而雷为
火,故雷气通于心也;脾属土而主湿,故山谷蒸湿之气通于脾也;肾属水而主寒,雨为天之阴气下降,寒水所化,
故雨气通于肾也。由是可知天地气和则养人,气乖则病患,已在言外矣。是故阴阳气血之流行也,其在经,则如
川,聚于肠胃,则如海,而气水流行,清升浊降,分注于上下九窍也。若以人身阴阳比天地之阴阳,则其水谷所
化之汗,可名天地之雨;其阳气流行迅利,可名天地之疾风;其暴气逆气,可名阳火迅烈之雷。以是见天地之气
与人无异也,故调治其身者,不法天地之气化,则灾害必至矣。



<目录>卷一\禀赋源流总论

<篇名>经解

属性:《素问・上古天真论》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
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