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58-灵枢识-第56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暴冷也。胸若 将裂。肠若刀切。懊 痛楚也。烦不能食。气逆于中也。脉大小皆涩。邪逆于经也。如身体温暖。则当取足少 阴以泻之。身体清冷。则当取足阳明以补之。按、足少阴则涌泉、然谷。足阳明则厉兑、内庭、解溪、丰隆。
皆主厥逆。简案、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乃 胀之甚故也。甲乙为是。

下胸二胁
(止)
立快者是也
甲乙。二胁、作三肋间。动手间有应字。张云。下胸二胁。谓胸之下左右 二胁之间也。盖即足厥阴之章门、期门。令病患咳。其脉动而应手者。是 其穴也。又当取之背 。以手按之。其病立快者。乃其当刺之处。盖足太阳经。肺 膈 之间也。志云。胸下 二胁。乃手太阴中府、云门之动脉处。简案、胸下二字。若以为中府、云门。则不稳当焉。


内闭不得溲
(止)
以长针
张云。此下四节。皆言厥逆兼证也。内闭不得溲者。病在水脏。故当刺足少 阴经之涌泉、筑宾。足太阳经之委阳、飞扬、仆参、金门等穴。 上即督脉尾 骨之上。穴名长强。刺以长针。

第八针也。

气逆
(止)
动者之经也
张云。太阴脾经。取隐白、公孙。阳明胃经。取三里、解溪。厥阴肝经。取 章门、期门。甚则兼少阴、阳明而取之。动者之经。谓察其所病之经而刺之。以上二节。甲乙载三焦约内闭发 不得大小便篇中。


少气身漯漯也
(止)
补足少阴
马云。身漯漯然而无所拘束。言吸吸然而无所接续。张云。身漯漯、

寒栗也。言吸吸、气怯也。此皆精虚不能化气。故当补足少阴肾经。志云气不 则体重。

短气
(止)
去血络也
志云。短气者。气上而短。故息短而不能连属。若有动作。则气更消索矣。张云。

此亦气虚也。故宜补肾。但察有血络。则当去之。按此二节。皆属气虚。不补手太阴而补足少阴者。阳根于阴。
气化于精也。治必求本。于此可见。用针用药。其道皆然。简案、以上六节。马志并为指癫狂而言。非也。风 逆以下三节。张以为厥逆之兼证。然以甲乙推之。各章异义。亦不必癫狂厥逆也。
【目录】卷三【篇名】热病篇第二十三属性:诸本无篇字。马云。篇内所言诸病不一。然论热病更多。故名篇。

偏枯
(止)
乃可复也
志云。经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故真气去。邪气独 留。故为偏枯。(案出刺节真邪论)是风寒之邪。偏中于形身。则身偏不用而痛。夫心主言。肾藏志。言不变。

志不乱。此病在于分腠之间。而不伤于内也。以巨针取之。益其正气之不足。损其邪气之有余。而偏伤之正气。
乃可复也。巨针、大针也。取大气不出关节。大气虚风也。巨针取之。千金作温卧取汗。

痱之为病也
(止)
不可治也
简案、据巢源、外台、痛下衍者字。张云。痱、亦风寒属。犹言废也。上节 言身偏不用而痛。此言身不知痛。而四肢不收。是偏枯痱病之辨也。智乱不甚。其言微有知者。神气未为全去。

犹可治也。神失则无能为矣。圣济总录云。字书谓病痱而废。肉非其肉者。以身体无痛。四肢不收。而无所用 也。楼氏纲目云。右内经论中风之浅深也。其偏枯。身偏痛。而言不变。志不乱者。邪在分腠之间。即仲景、
东垣所谓邪中腑是也。痱病无痛。手足不收。而言喑志乱者。邪入于里。即仲景、东垣所谓邪中脏是也。痱、
废也。痱即偏枯之邪气深者。痱与偏枯是二疾。以其半身无气荣运。故名偏枯。以其手足废而不收。或名痱。
或偏废。或全废。皆曰痱也。(楼又云中风世俗之称也其症卒然仆倒口眼 斜半身不遂或舌强不言唇吻不收是 也然名各有不同其卒然仆倒者经称为击仆世又称为中乃国中风时如此也其口眼 斜半身不遂者经称为偏枯世又 称为左瘫右痪及 腿风乃中倒后之证邪之浅者如此也其舌强不言唇吻不收者经称为痱病世又称为风懿风气亦中 倒后之症邪之深者如此也)

病先起于阳
(止)
浮而取之
甲乙。净而取之。作必审其气之净沉而取之。张云。此治必先其本也。病 先起于阳分。故当先刺其表。浮而取之。而后取其阴。此下不言先起于阴者。然病始于阴。直中脏也。多不可 治。故不复言之。

介按、吴鞠通曰。实其阴以补其不足。此一句实治温热之吃紧大纲。盖热病未有不耗阴者。其耗之未尽则 生。尽则阳无留恋。必脱而死也。而叶子雨谓吴注颇明析。治温暑。保津液。固为第一义。知泻其阳之有余。
即所以补其阴之不足。则进乎道矣。

热病三日
(止)
以补其不足者
张云。此下所言热病。即伤寒时疫也。热病三日。邪犹居表。若气口 静而人迎躁者。正病在三阳。而未入阴分。故当取诸阳经。为五十九刺。以泻阳邪之实。仍补三阴之不足也。


身热甚
(止)
有死征也
张云。身热甚而阴阳之脉皆静者。阳证得脉阴也。故不宜刺。若察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