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脏结?答
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结胸者,邪结在胸;脏结者,邪结在脏。二者皆下后,邪气乘虚入里所致。下后邪气入里,与阳相结者为
结胸,以阳受气于胸中故尔;与阴相结者,为脏结,以阴受之,则入五脏故尔。气与宜通而塞,故痛。邪结阳
分,则阴气不得上通;邪结阴分,则阳气不得下通。是二者,皆心下硬痛。寸脉浮,关脉沉,知
邪结在阳也;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知邪结在阴也。阴结而阳不结,虽心下结痛,饮食亦自如,故阴气乘肠
虚而下,故时时自下利。阴得阳则解,脏结得热证多,则易治。舌上白苔滑者,邪气结胸中亦寒,故云难治。
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赵本注∶“一云,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脏结于法当下,无阳证,为表无热;不往来寒热,为半表半里无热;其人反静,为里无热。经曰∶舌上
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医统本有“邪气”二字)以表里皆寒,故不可攻。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赵本注∶“一作汗出”)因作痞。(赵本有“
也”字)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而反下之,则表中阳邪入里,结于胸中为结胸;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而
反下之,(医统本有“则”字)表中之阴入里,结于心下为痞。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 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方。
结胸病项强者,为邪结胸中,胸膈结满,心下紧实,但能仰而不能俯,是项强,亦如柔 之状也。与
大陷胸丸,下结泄满。
大陷胸丸方∶
大黄(半斤。味苦寒) 葶苈(赵本有“子”字。半升,熬。味苦寒) 芒硝(半升。味咸寒) 杏
人(赵本作“仁”,半升,去皮尖,熬黑。味苦,甘温)
大黄、芒硝之苦咸,所以下热;葶苈、杏人之苦甘,所以泄满;甘遂取其直达,白蜜取其润利,皆以
下泄满实物也。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人、(赵本作“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
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为邪结胸中,属上焦之分,得寸脉浮、关脉沉者,为在里,则可下。若脉浮大,心下虽结,是在表
者犹多,未全结也,下之重虚,邪气复结,则难可制,故云∶下之则死。
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结胸证悉具,邪结已深也。烦躁者,正气散乱也。邪气胜正,病者必死。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
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赵本注∶“一云∶头痛即眩”)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
烦,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
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赵本无“也”字)
动数皆阳脉也,当责邪在表。睡而汗出者,谓之盗汗。为邪气在半表半里,则不恶寒,此头痛发热,
微盗汗出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当发其汗。医反下之,虚其胃气,表邪乘虚则陷。
邪在表则见阳脉,邪在里则见阴脉,邪气内陷,动数之脉所以变迟,而浮脉独不变者,以邪结胸中,上焦阳
结,脉不得而沉也。客气者,外邪乘胃中空虚入里,结于胸膈,膈中拒痛者,客气动膈也。《金匮要略》曰∶
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短气躁(医统本作“躁”)烦,心中懊 ,皆邪热为实。阳气内陷,气不得通于
膈,壅于心下,为硬满而痛,成结胸也。与大陷胸汤,以下结热。若胃中空虚,阳气内陷,不结于胸膈,下入
于胃中者,遍身汗出,则为热越,不能发黄;若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者,热不得越,必发黄也。
大陷胸汤方∶
大黄(六两,去皮。苦寒) 芒硝(一升。咸寒) 甘遂(一钱,赵本医统本并有“匕”字。苦寒)
大黄谓之将军,以苦荡涤;芒硝一名硝石,以其咸能软硬,夫间有甘遂以通水也。甘遂若夫间之,遂
其气,可以直达透结,陷胸三物为允。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
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病在表而下之,热入因作结胸。此不云下后,而云伤寒六七日,则是传里之实热也。沉为在里,紧为
里实,以心下痛,按之实硬,是以为结胸,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