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利小便。炎焰不肯下行。故曰火郁则发之。辛温散之。是从其火体也 。是 之最为之近。是湿热俱去。治以辛温。发其火也。佐以苦寒。除其湿也。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太阳证属性:易老法。凉膈散减大黄芒硝。加桔梗同为舟楫之剂浮而上之。治胸膈中与六经热。以其 手足 少阳之气俱下胸膈中。三焦之气同相火游行于身之表。膈与六经乃至高之分。此药浮载亦至 高之剂。故能于无形之中。随高而走。去胸膈中及六经热也。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阳明证属性:阳明证。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不恶风寒。而自汗。或恶热脉尺寸俱长。(白虎汤)主之 。石膏辛寒入肝。知母苦寒入肾。甘草 粳米之甘(居中。挽二药上下)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阳明证属性:不当发汗。不当利小便。若发汗利小便。竭其津液。则生蓄血证也 。唯当益津液为上。以其火就燥也。益津液者。连须葱白汤是也。汗多亡阳。下多亡阴。小 便重利之走气。三者虽异。为言少津液则一也。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阳明证属性:汗者。本所以助阳也若阳受阴邪。寒结无形须当发去阴邪以复阳气。所谓益阳而除风寒 客气 也。阴邪已去。而复汗之。反伤阳也经曰。重阳必阴故阳气自亡。汗多亡阳。此之谓也。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阳明证属性:下者。本所以助阴也。若阴受阳邪热结有形。须当除去已败坏者。以致新阴此所谓益阴 而除 火热邪气也。阳邪已去。而复下之。反亡阴也。经曰。重阴必阳。故阴气自亡。下多亡阴。
此之谓也。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阳明证属性:非预早之早。乃早晚之早也。谓当日午以前为阳之分。当发其汗。午后阴之分也。不当 发汗。故曰汗无太早。汗不厌早。是为善攻。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阳明证属性:非待久之晚。乃当日以后为阴之分也。下之谓当以前为阳之分也。故曰下无太晚。下不 厌晚 。是为善守。汗本亡阴。以其汗多阳亦随阴而走。下本泻阳以其下多阴亦随阳而走。故曰汗 多亡阳。下多亡阴也。
若犯发汗多 蓄血上焦为衄 若犯利小便多 蓄血下焦为发狂(其人如狂也)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阳明证属性:伤寒脉尺寸俱长。自汗大出。身表如冰石。至脉传入于里细而小。其人动作如故。此阳 明传 入少阴。戊合癸即夫传妇也。(白虎加桂枝汤)主之。然脉虽细小。亦当以迟疾别之。此证脉 疾而非迟。故用此法。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阳明证属性:治老幼及虚人。伤寒五六日。昏冒谵语。或小便淋或涩。起卧无度。或烦而不眠也。并 宜此药。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伤暑有二属性:动而伤暑。心火大盛。肺气全亏。故身脉洪大。动而火胜者。热伤气也。(白虎加人参汤 主之。辛苦人多得之。不可不知也。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伤暑有二属性:静而伤暑。火乘金位。肺气出表。故恶寒脉沉疾静而湿胜者。身体重也 。(白虎加苍术汤)主之。安乐之人多受之。不可不知也。
春不服白虎为泻金也。
秋不服柴胡为泻木也。
此言体之常。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伤暑有二属性: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烦躁者 。懊 不得眠也。
少气虚满者加甘草。如若呕哕者。加生姜橘皮。下后腹满而烦者。(栀子浓朴枳实汤。)
下后身热微烦者。(栀子甘草干姜汤。)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伤暑有二属性:火入于肺烦也。火入于肾躁也。烦躁俱在上者。肾子通于肺母也。发润如油。喘 而不 休。总言肺绝。鼻者肺之外候。肺气通于鼻。鼻中气出粗大是肺也。发者血之余。肾气主 之。发润如油。火迫肾水至高之分。是水将绝也。仲景以发润喘大为肺绝。兼其肾而言之 发 在高巅之上虽属肾。肺为五脏之至高。故言肺绝兼肾也。太抵肺肾相通肺既已绝。则肾不言 而知其绝矣。或曰烦者。心为之烦。躁者心为之躁。何烦为肺躁为肾耶。夫心者君火也。与 邪热相接上下通。热金以之而燥水 以之而亏。独存者火尔。故肺肾与心合而为烦躁焉。此烦虽肺躁虽肾。其实心火为之也。
若有宿食而烦躁者。栀子大黄汤主之。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伤暑有二属性:答曰。足阳明者胃也。岂有其言哉。伤寒 始自皮毛入是从肺中来。肺主声。入于心则为言。胃即戊也。戊为火化。下从肾肝。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伤暑有二属性:伤寒表证。发热恶寒而渴。与下证同。但头痛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白虎汤)主之。乃 阳明 经病也。正阳阳明气病。脉洪大先无形也。杂病里证。发热恶热而渴。但目赤者病藏也。手 太阴肺不足不能管领阳气也。宜以枸杞生地黄熟地黄之类主之脉洪大甚则呕血先有形也。
<目录>卷上\太阳六传<篇名>伤暑有二属性:气病在表。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