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23-校注医醇剩义-第31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更历一周,而 邪气始与卫气相遇,故疟亦间日一作也。其三日一作者何也?邪在腑也。经曰∶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 ,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可知人之一身,由卫而营,由营而腑,自表及里,自有 一定次第。邪气在腑,已入第三层,故疟亦三日一作也。治之之法,当先投辛温,解其外裹之寒;
更进辛凉,清其内蕴之热;俾得邪从汗出,而病可霍然。至于在营在腑,按经投剂,方有端绪。雄 于前贤,无能为役,何敢自矜独得,妄议古人;然释经辨症,不得不细细推敲,谁谓医为小道,《
内经》易读乎!
初发寒邪,宜辛温解散,辟寒散主之。

辟寒散
(自制)

川芎(八分) 防风(一钱) 白芷(五分)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羌活(一钱) 秦艽(一钱) 枳壳(一钱) 苏梗(一钱) 姜(三大片)
次发热邪,宜辛凉解散,清暑散主之。

清暑散
(自制)

薄荷叶(二钱) 青蒿梗(一钱五分) 石斛(三钱) 贝母(二钱) 葛根(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豆豉(三钱) 杏仁(三钱) 淡竹叶(二十张)
寒热俱重,体盛脉实者,交加散主之。虚人禁用。

交加散
(自制)

附子(七分) 石膏(五分) 羌活(一钱) 防风(一钱) 广皮(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葛根(二钱) 豆豉(三钱) 薄荷(一钱) 藿香(一钱) 姜皮 (八分) 荷叶(一角)
疟邪在营,间日一作者,和营双解散主之。

和营双解散
(自制)

当归(二钱) 柴胡(一钱) 葛根(二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贝 母(二钱) 茯苓(二钱) 防风(一钱) 薄荷(一钱) 苏梗(一钱) 姜 皮(八分) 河井水煎服。
大疟在腑,三日一作者,返正汤主之。

返正汤
(自制)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炮姜(五分) 葛根(二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贝母(二钱) 砂仁(一钱) 青皮(一钱)
大疟日久,正气虚而邪未解者,斑龙托里汤主之。

斑龙托里汤
(自制)

陈鹿胶(一钱五分角霜炒) 制首乌(二钱)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 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贝母(二钱) 砂仁(一钱) 党参(四钱)
苏梗(一钱五分) 大枣(二枚) 姜(三片)
冬令受寒,伏藏于肾,春夏举发,寒变为热,先热后寒,名曰温疟,清正散主之。

清正散
(自制)

青蒿梗(一钱五分) 薄荷(一钱) 广皮(一钱) 贝母(二钱) 葛根(二钱)
山栀(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豆豉(三钱) 杏仁(三钱) 茅根(五钱)
肺素有热,阳气盛而不衰,故但热而不寒,令人消烁脱肉,名曰瘅疟,玉露散主之。

玉露散
(自制)

玉竹(四钱) 花粉(二钱) 沙参(四钱) 麦冬(二钱) 石斛(三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茯苓(二钱) 山药(三钱) 梨(三大片)
【目录】卷三\疟【篇名】附∶疟症门诸方属性:
白虎加桂枝汤
治疟身热不寒,骨节烦疼,渴而作呕。

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二合) 桂枝(三两) 每用 五钱,水煎服。

蜀漆散
治疟之寒多热少者。

蜀漆(烧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 研为末,未发前浆水服半钱。

牡蛎汤
治牝疟。

牡蛎(四两) 麻黄(四两) 甘草(二两) 蜀漆(二两) 水八升,先煮蜀 漆、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煎取二升,分温服。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治疟发渴者,亦治劳疟 。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根(四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二两) 水一斗二升,煎六升,分温服。

柴胡桂姜汤
治疟寒多微热,或但寒不热。

柴胡(八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黄芩(三两) 花粉(四两)
牡蛎(二两) 甘草(二两) 水一斗二升,煎取六升,分温服。

鳖甲煎丸
治久疟结为 瘕,名曰疟母。

鳖甲(十二分) 乌扇(三分)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
干姜(三分) 大黄(三分) 白芍(五分) 桂枝(三分) 葶苈(三分) 石苇(
三分去毛) 浓朴(三分) 丹皮(五分)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二分)
人参(一分) 虻虫(五分) 阿胶(三分炙) 蜂房(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 桃仁(二分) 共研末,先用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升,浸灰,候酒尽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