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号:35926。
]961年8月22日初诊:产后食欲不振已2个月,胃脘不适,恶心,不欲冷饮,舌苔薄白,脉沉迟缓。处方:
党参7.5克 生白术7.5克 茯苓6克 陈皮7.5克半夏7。5克 砂仁4。5克 草蔻仁4。5克 鸡内金6克 生姜3片 炙草3克 广木香6克
2剂,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后,前症大减,守原方继服2剂,痊愈。
按:患者产后2月,胃脘不适,属产褥期所发生之腹痛证,为产后气血俱耗,复伤于饮食,以致脾虚不运,从不欲冷饮一条可知为里寒,故本病证属虚寒,其病位在脾胃,故治以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佐以少量草蔻健脾温脾,生姜温胃止呕,加鸡内金取其既能消食化滞又兼祛瘀除积之功,充分发挥本方无论脏腑何处有积皆能消之之功效,并照顾了产后多瘀之特点。
案二 杨某,女,30岁。门诊号:16246。
1959年4月16日初诊:患者小产后少腹长期隐痛,面色萎黄,自觉下午内热,头痛,头晕,舌苔薄白,脉细弦。处方:

丹参15克 生白芍9克 赤芍9克 归尾6克 柴胡3克 香附4.5克 五灵脂6克 生蒲黄6克 陈皮7.5克半夏7.5克 甘草4.5克
水煎服,4剂。
按:患者因故小产,胞络受损,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故少腹疼痛;午后内热为久病瘀血已成干血之证;弦脉主肝、主痛;肝主气,血为气母,血瘀则气郁,头为诸阳之会,循经犯上故头晕头疼;面色萎黄一症为虚象,与众脉症不符。观之实证多,故治以活血止痛为主,疏肝理气为辅,待瘀滞祛而新血生,则颜面得荣,而此证尽除。加陈皮、半夏者,用以理气降逆,此所谓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之意,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思想。
产后身痛当从虚治本
产后身痛为产后肢体疼痛、麻木、重着之病,因产后气血俱去筋脉,胞脉失于荣养,不荣而痛,或百节空虚之时感触风寒湿邪,留滞于经络关节,虚滞而病,其不论血虚、肾虚、外邪侵袭,皆本于气血不足。治病求于本,故凡治本病皆以补虚为主。正如《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中云: “此证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夹杂之痹,则养血为主,稍参宣络。”李老认为,补虚之法可直补气血或补脾资化源,补肾益精血,可多途径人手,求殊途而同归。如血虚者,以归脾汤加减;风寒者,以四物直补其血,生芪、红花补气活血以生血,并用秦艽、防风、桂枝、桑枝等祛风药,体现了“治风先治血”的思想;肾虚者,肾经虚损,当辨其阴阳,阴虚有热者,六味地黄汤加枸杞、牛膝,肾阳虚者,八味地黄汤加骨碎补、补骨脂、续断、杜仲等。
附案:
案一 王某,女,31岁。门诊号:55054。
1963年4月11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小产后手足麻木,乏力,少腹痛,食欲不振,夜寐多梦,苔薄,脉沉细。处方:
党参7.5克 白术7.5克 炙黄芪6克 当归7.5克茯神7.5克 远志6克 炒枣仁15克 广木香3克 元肉6克 桂枝4.5克 生白芍7.5克 炙草3克
二诊:服上方2剂后,饮食增加,夜寐改善,手足麻木、腹痛减轻。上方继服。
按:本病因小产失血,筋脉失于濡养,属血虚证。方用养血归脾健脾养血,加桂枝温通经脉,合生白芍,取其养血柔肝、利筋脉之意,又取其制桂之燥性之意。
案二 靳某,女。32岁。门诊号:37682。
1961年12月5日初诊:患者产后40天出汗受风,身痛如针刺3年,舌苔薄白,脉沉无力。处方:
丹参9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白芍7.5克 生芪4.5克 知母4。5克 羌活4.5克 独活4.5克 秦艽4.5克
3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3剂后,身痛减轻。上方继服12剂,基本痊愈。
按:患者于产后40天汗出腠理开时感触风邪。邪伏经络不去,历时3年不愈,李老于此并不搜风剔邪,而以四物之归、芎、芍养血,黄芪益气以助血行,以达“血行风自灭”之功,知母制羌、独之猛,防其燥性伤阴。全方养血为主,稍佐丹参宣络,柔和祛风,顾护了产后的生理特性。
大柴胡汤治疗产褥热一得
.患者产后发烧,西医认为系产褥热,曾用退烧药及抗生素效果不著。诊之为阵发性寒热,舌苔厚黄,腹部拒按,4日未大便,系一典型的大柴胡汤证。因时在数伏之季,用增损大柴胡汤之意,在大柴胡汤原方中加入连翘、蝉蜕、僵蚕,因系产后,再加入当归、台参,1剂即减轻。此证虽为大柴胡汤证无疑,但因病人、季节等特殊原因,故在应用本方时既要考虑到产后体虚的一面,也要考虑胃肠有积滞,须通里攻下的一面,同时还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因人(体质)、因季(气候)随症加味,丝丝入扣,所以能够应手而效。诊治疾病,不论哪一种情况,都应这样全面考虑。
中医瑰宝苑 《李翰卿》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