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而调经,或调经而愈他病,不可主次不明,轻重不分,否则抓不住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则疗效差矣。
血寒者,症必见经迟,喜热恶寒,不喜冷性饮食,下腹发凉,量多或少,色淡或黯,舌淡苔薄白,脉沉迟。其中,虚寒者,方用双和饮或金匮温经汤,双和饮药物组成有四物加黄芪、肉桂、甘草;属肝、脾、肾虚寒者,方用温经摄血汤,药物有熟地、白芍、川芎、白术、五味子、柴胡、肉桂、续断;实寒者,用吴茱萸汤或桂枝汤。
血热者,喜冷恶热,喜冷性饮食,经来后期,血色紫黑有块,下腹或痛,舌红苔黄,脉虚数。方用加减一阳煎,药物有生地、芍药、麦冬、熟地、知母、地骨皮、炙草等。
气滞血瘀者,症见经行后期,下腹胀痛,经色紫黑有块,或胸胁不适,脉沉涩或弦。方用过期饮,药物组成有四物加桃仁、红花、香附、木香、木通、莪术等。
气血两虚者,经迟色淡,无下腹胀痛,喜按,头晕神疲,面色苍白或萎黄,脉细弱。治宜补益气血,方用人参养荣汤。
痰湿阻滞者,症见经迟,色淡量少,质稠粘,胸脘满闷,恶心呕痰,舌白苔腻,脉滑。方用七制香附丸。
附案:
案一 白某,女,23岁。门诊号:58924。
1962年9月29日初诊:患者月经2~3月一潮,自觉恶心,头晕,气短,口苦,少腹胀满,着热减轻,经检查排除妊娠,舌苔薄白,脉弱。处方:
生白芍9克 当归9克 川芎3克 柴胡3克 香附4。5克 橘皮7.5克 炙草3克
水煎服。
按: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肝血不足,肝气失于条达,气不宣达,血为气滞,阻滞冲任,血海不能如期满溢而经期延后。李老认为本例因肝病之肝血虚、肝气郁,治之从肝,养血解郁,肝病愈则经调,故治以养肝血、理气郁而调经,体现了整体论治,由他病而致经不调者治他病而经则调的学术思想。
案二 方某,女,38岁。门诊号:59003。
1962年12月19日初诊:患者50天行经一次,少腹凉,喜热饮,扁桃体常发炎,舌苔薄白,脉缓。处方:
生白芍9克 当归9克 川芎4.5克 党参4.5克 阿胶(烊)6克 桂枝4.5克 丹皮4.5克 半夏4.5克 麦冬9克 吴茱萸4。5克 炙草3克
二诊:服上药2剂后,少腹冷感减轻,扁桃体未再发炎。续服上方2剂。
按:本病证属冲任胞宫虚而兼寒,经血不能如期下泄,郁而化热上炎,热与血结而成咽病之扁桃体炎,总属虚而上热下寒之证,故用温经汤温经散寒,补虚清热,经调则他病自愈,故扁桃体炎未再作.
月经愆期病 关系肝脾肾
肝气因郁滞 脾肾多虚证
月经愆期以月经周期紊乱为主症,或一月两至,或逾月不潮,经期尚正常,经量不太多,为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之故。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有储蓄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肝气条达,疏泄正常则血行不怠,血海如期满溢则经候如常,疏泄过度则先期,疏泄不足则后期,疏泄失常,时太过或不及,气机紊乱则血行亦乱。肾主封藏,又主疏泄经血,肾气充盛,冲任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则应时而下,肾虚充藏失司,应藏不藏则先期,当泄不泄则后期而来,藏泄紊乱则时先时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气血旺盛,冲任气血调和,脾虚则失于输布,气血生成不足,失于统摄,或血海过期不能满溢而经来先后不定期。故本病在肝、脾、肾三脏,变化在气血。然五行生克乘侮,气血相互为根,肝病犯脾及肾,肾病失于养肝煦土,气滞血瘀而成多脏受累、气血同病之候,故辨证当详辨在肝、在脾、在肾,审其气血虚盛,庶不致误。治之疏肝、补肾、健脾,调理冲任气血,使气血调顺,冲任安和,则经来如期,否则迁延难愈,渐成闭经或崩漏之证则为棘手。
肝郁证,经来先后不定,量时多时少,色紫,精神烦闷,胸腹乳房胀痛,舌苔薄,脉弦。本证肝多犯脾,气滞血瘀,故治疗宜疏肝健脾,活血调经,方用逍遥散合失笑散化裁。
肾虚证,症见月经时先时后,量少色淡质清,头晕,腰酸,舌淡,脉沉细。本型每肝肾同病,治之肝肾兼顾。方用傅氏定经汤,药物有菟丝子、白芍、当归、熟地、山药、茯苓、黑芥穗及柴胡。
脾虚证,症见月经周期不定,量或多或少,色淡。体倦,胸腹胀满,肌肉消瘦,饮食不化,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缓。治宜健脾调经,方用参苓白术散。
附案:
游某,女,27岁。门诊号:48304。
1962年9月8日初诊:患者月经不定期,色紫不爽,精神不振,少腹疼痛,时连胸胁,舌苔薄白,脉弦。处方:
柴胡3克 当归7.5克 生白芍7.5克 茯苓4.5克生白术4.5克 香附4.5克 青皮6克 生蒲黄4.5克 五灵脂4.5克 槟榔7.5克 瓜蒌9克 炙3克
按:肝气郁滞,疏泄失度,或过之或不及,故经行或先或后不定,气滞血行不畅则经色紫而不爽,肝经所循处憋胀疼、脉弦为肝郁候。治以逍遥散加香附、青皮、槟榔理气调经,瓜蒌宽胸,失笑散活血止痛。
调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