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 又 大黄 芒硝厚朴 甘草 黄连解毒汤 烦渴 黄连 黄芩黄柏 山栀各钱半 葳蕤汤 风温 葳蕤一钱半 石膏二钱 白薇 麻黄 川芎 葛根 羌活炙甘草 杏仁 青木香各一钱,日三服。 麻黄升麻汤 误汗 麻黄 升麻乾姜 白术 当归 知母 黄芩 玉竹 天冬 白芍 茯苓 甘草 桂枝 石膏 此系正方,如欲借治误汗风温,须去二麻,姜、术,用以收汗愈。 阳旦汤 冬温 桂枝 白芍 甘草 黄芩 萋 枣 此亦正方,如欲借治冬温,有三种加法,一加桔梗、茯苓,一加麻黄、石膏,一加厚朴。 升麻葛根汤 发斑 升麻 葛根白芍 炙甘草各一钱半 犀角黑叁汤 又 犀角 黑叁升麻 射乾 黄芩 人叁 甘草 黄芩加生姜汤 温疟 黄芩 白芍 炙草 大枣 生姜人叁白虎汤 又 犀角大青汤 斑不透 犀角 大青 元叁 升麻 黄连 黄芩 黄柏 山栀甘草 如脉虚热甚,去升麻、芩、柏,加人叁、生地、柴胡,名消斑青黛饮。犀角地黄汤 斑色紫 犀角 生地 白芍 丹皮 加藕节汁、扁柏汁、磨金墨汁和服。荆防败毒散 温病初起 羌活独活 柴胡 前胡 人叁 赤苓 桔梗 枳壳荆芥 川芎 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

  夏热病源流 夏热,少阴病也。经曰:冬伤於寒,夏必病热。则知热病之由於伏寒,与春温同。热病之伏寒优於肾,亦与春温同也。春温之寒,伤於冬而发於春。夏热之寒,伤於冬而发於夏。同一伏寒,而发有异时者,人有强弱,邪有重轻,感触有异故也。同一伏寒,发於春而病名温,发於夏而病名热者,以春气温,故病当其时亦曰温。夏气热,故病当其时亦曰热也。春温之伏寒,优於少阴,而发必由於少阳,以当春而病,少阳司令,故少阳即为伏寒所出之途。夏热之伏寒,优於少阴,而发则由於阳明,以当夏而病,阳明司令,故阳明即为伏寒所出之途也。至兼见之经不一,温与热病同。温病主方用黄芩汤,以热尚浅,不必大为涤荡也。热病主方用白虎汤,以热更炽,故必重为清肃也。春温之外,有不必尽由伏寒,由现感春时之邪而病亦名温者。夏热之外,亦有不必尽由伏寒,由现感夏时之邪而病亦名热者。春温本自内达外,无表症,有表者为重感风邪,治法必先撤外邪,而後用黄芩汤。夏热亦自内达外,无表症,有表者为重感热邪,治法亦必先撤外邪,而後用白虎汤。此春温夏热,固为异病而同源也。 据仲景《伤寒》书之言热病者详为论。仲景曰: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说以浮为风脉,知不独伤於寒矣。滑为里热,滑且浮,知不独热在里矣。故表有热,不言里而里之热可知,里有寒,乃所以发热之由,虽言里寒,而表里之皆热可知,故非白虎汤不能治也。仲景又曰: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 语遗尿,发汗则 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说以腹满,热本病也。身重,又湿病也。口不仁等,又 病也。此因中暑湿引动伏寒,齐出为病,故曰三阴也。如此热势自剧,故不可汗,而致津液外亡,不可下,而致阴竭於下,阳脱於上,故必仍自汗,方可用白虎。若误汗下而症如上,不得专用白虎也(宜人叁白虎汤)。仲景又曰: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说以滑者,邪实也。而乃曰厥,是热深厥深之谓,故曰里有热。仲景又曰: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症者,白虎加人叁汤主之。说以热病无不发热汗出者,今脉浮无汗,风邪袭表矣,故必先辛凉解表,然後热可治。渴欲饮,邪耗津液也。无表症,邪已解也。然其时元必虚矣,故必加人叁。仲景又曰: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叁汤主之。说以热病无不燥渴且烦者。乃曰无大热,以背微恶寒也。背为太阳经位,恶寒必正气虚矣,故必加人叁。仲景又曰: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 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x。舌上苔滑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於舌燥者,白虎加人叁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说以热病而见伤寒浮紧之脉,以本由伏寒,止发於夏,故反恶热不恶寒,而为热病也。腹满等皆阳明症,以本由少阴之伏寒,故特见咽燥之本症也。紧而兼浮,其重袭风邪可知。若其时兼用栀子葱头解外,继用白虎治本,得其法矣。倘误汗以耗液,误烧针以燥血,误下以亡阴,自必变生诸症,渐至难救。观舌上苔滑,外邪尚在可知。渴而口乾舌燥,外邪内入可知。故必用栀豉、白虎二汤也。其加人叁,以误治必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