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 炙草各一钱 天冬 赤苓各八分 陈皮 青皮各五分 五味子二十粒 姜三片 河间生地黄散 又 杞子 柴胡黄连 地骨皮 天门冬 白芍 黄芩 黄x生地 熟地 生甘草各七分 清唾汤 又 知母 贝母 桔梗黄柏盐水炒 熟地 元叁 天冬 远志 麦冬各一钱 姜炭五分 元霜雪梨膏 又 雪梨六十个去心打取汁二十钟酸者不用 生藕汁十钟 生地汁十钟 麦冬煎浓汁五钟 生莱菔汁五钟白茅根汁十钟 上汁合和,重滤去渣,火上煎炼,入炼蜜一斤,饴糖八两,姜汁半酒杯,火上再熬如稀糊,收好,每服三五匙,日三次,不拘时。 芎归汤 眩晕 生地芩连汤 又 生地 川芎当归各钱半 赤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七分防风二钱 水煎,徐徐呷下。 此方兼治男子失血过多,女人崩漏过度,因而涸燥,循衣摸床,撮空,闭目不省,扬手掷足,错语失神,鼻乾气粗,并及眩晕,皆危症也,以此救之。 全生活血汤 又 白芍 升麻各一钱 防风 羌活 独活 柴胡 归身 葛根 甘草各七分 川芎 诮U五分 生地熟地各四分 蔓荆子 细辛各三分 红花二分 此方兼治崩漏太多,昏冒不省,闭目无所知觉。说因血暴亡也,血去则心神无所养,暴损气血,岂能久活。当补而升举之,以助其阳,则目张神不昏迷矣。此方补血养血,生血益阳,以补手足厥阴之不足。治蓄血方五 犀角地黄汤 上部 生地三钱赤芍二钱 犀角镑 丹皮各一钱 一方加当归、黄芩、黄连各一钱。 桃仁承气汤 中部 桃仁 甘草桂枝 大黄 芒硝 抵当汤 下部 抵当丸 又 生地黄汤 总治 生地汁一升无则用於生地二两 乾漆五钱 生藕汁半升无则用刺蓟汁升半 生蓝叶汁半升无则用於末半升 虻虫二十个炒 水蛭十个炒 大黄一两 桃仁研五钱 水一升,可熬至二升,放冷,分二服,先服至半日部,血未下再服之。此药比抵当汤丸甚轻,恐服抵当汤丸下血不止,故以此主之。 此方专治蓄血症,脉沉细微,肤冷,脐下满,或狂或躁,大便色黑,小便自利,老幼气弱者尤宜。治脱血症方四四物汤 总治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三才汤 又 熟地 天冬 人叁蜜丸,酒饮任下百丸。加减四物汤 又 侧柏叶 生地当归 川芎各一钱 枳壳 荆芥 槐花 炙草各五分 姜三 乌梅一补荣汤 又 当归 白芍 生地熟地 赤苓 山栀 麦冬 陈皮各一钱 人叁 甘草各五分 枣二枚 乌梅一个

  嗳气嘈杂吞酸恶心源流 嗳气嘈杂吞酸恶心,皆火病也。嗳气者,即《内经》之噫气。经云:五气所病,心为噫。又云:寒气客於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於胃,故为噫。窃按嗳气一症,总由胃弱不和,三焦失职。经云:寒气客胃者,必先有火郁於胃中,又为客寒所遏,清无所归而不得升,浊无所纳而不得降。又或挟痰,或挟食,或挟气,故随胸中之气而上逆也(宜香附散)。而致嗳之原,更有由脾肺郁者,有由胃阳虚者(脾肺郁,宜杏仁、桔梗、郁金、厚朴、半夏曲,胃阳虚,宜生白术、茯苓、益智、厚朴、半夏曲)。皆当详察。嘈杂者,即心嘈。《内经》云:饮入於胃,游溢精气,上输於脾,脾气散精,上归於肺。又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刚知胃阳易燥,必赖脾阴养之。脾阴易湿,必赖胃阳运之。若表里不和,则鲜冲和之气,致生嘈杂之病。其原有火动其痰者,必痰多脉滑而数,当先治痰,次治火(宜二陈汤加黄芩、黄连)。有食郁作热者,必脉数实而大,当先治火,次消导(宜生地、黄芩、木通、神曲、山楂、麦芽)。有湿痰壅盛者,必脉沉而滑,当去湿消痰(宜白术丸)。有气郁胸膈者,必脉沉而涩,当开郁理气(宜气郁汤)。又有嘈杂至於醋心吐水者(宜槟榔橘皮汤)。有嘈杂醋心,上攻直至咽喉者(宜吴茱萸汤)。有嘈杂由心阳热,而心中烦,头汗泄者(宜茯神、淮小麦、朱砂、柏子仁)。有妇人时患嘈杂,皆血液汗瓷,变而为痰。或言是血嘈,多以猪血炒食自愈。说以血导血归原之意也。即或蛔虫作嘈杂,虫得血腥亦饱伏也。又有肝阴虚,经水十日半月一至,夜分多嘈杂者(宜生地、阿胶、天冬、茯神、白芍、丹皮)。皆当详察。吞酸者,郁滞日久,优於脾胃间,不能自出,又咽不下。倘肌表复遇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肤得温暖,则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则津液流通,郁热暂解(宜二陈汤、左金丸)。或有食已吞酸,则因於胃气虚冷(宜吴萸、炮姜等分为末,汤服一钱或八分)。另有叶酸,吐出酸水如醋,是津液郁积日久,湿中生痰,故从火化,遂作酸味随上升之气而吐也(宜平胃散加木香、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