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08-杂病心法要诀-第18页

参、桔梗、
五味子、麻黄、杏仁、罂粟壳、当归、木香也。黑锡丹,方在浊带门。肾气汤,方在虚劳门。
<目录>卷三<篇名>肿胀总括属性:卫气并脉循分肉,内伤外感正邪攻,外邪客脉为脉胀,邪留分肉肤胀生。
【注】经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阴阳相随,何病之有?若其人内伤 七情,外感六气,饮食失节,劳役过度,则邪正相攻,荣卫失和。卫气与风寒之邪客于 脉中,则为脉胀。卫气与风寒之邪留于分肉,则为肤胀也。
<目录>卷三<篇名>诸脉胀单腹胀肤胀鼓胀属性:脉胀筋起络色变,久成单腹末脱清,肤胀 初不硬,缠绵气鼓胀膨膨。
【注】脉胀之证,腹筋起,络色变,久而 不已,则成单腹胀,四末脱瘦清冷也。肤胀之证, 然初不坚硬,缠绵不愈,则成气 鼓胀满,膨膨急硬也。
<目录>卷三<篇名>肠覃石瘕属性:外邪干卫客肠外,肠覃月事以时行,外邪干营客胞内,石瘕经闭状妊盈。
【注】风寒之邪,不客于脉中分肉,而干卫气、深入客于肠外,僻而内着,日以益大,
状如怀子,月事仍以时行,名曰肠覃。或干营气,深入客于胞中,恶血留止,日以益大,
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名曰石瘕。此皆生于女子,在男子则为疝病也。
<目录>卷三<篇名>水胀石水风水属性:皮浓色苍多是气,皮薄色泽水湿成,气速安卧从上下,水渐难眠咳喘征,石水少腹 肿不喘,风水面肿胫足同,石水阴邪寒水结,风水阳邪热湿凝。
【注】凡肿胀之病,皮浓色苍者,皆属气也。皮薄色泽者,皆属水也,气,阳也,阳 性急,故为胀速,每从上肿而渐下,得以安卧,邪在外也。水,阴也,阴性迟,故为胀 渐,每从下肿而渐上,更有咳喘不得卧之征也。石水之证,少腹肿满,水在下,故不喘 也。上肿曰风,下肿曰水。故风水之证,面与胫足同肿也。然石水属阴邪,故曰寒结也。
风水属阳邪,故曰热湿凝也。
<目录>卷三<篇名>胀满水肿死证属性:腹胀身热及失血,四末清脱泻数行,肿起四肢后入腹,利旋满肿腹筋青,唇黑脐突 阴囊腐,缺盆脊背足心平,脉大时绝或虚涩,肿胀逢之却可惊。
【注】腹胀身热,阳盛胀也,若吐衄泻血,则阴亡矣。四肢瘦冷,阴盛胀也,若数泻不 止,则中脱矣。先肿胀腹,后散四肢者可治。先肿四肢,后归入腹者不治,肿胀之病多实,
服利下之药,旋消旋起,则为正不胜邪,亦不治,腹筋青涨高起,胀肿苍黑,脐肿突出,
阴囊肿腐,缺盆脊背肿平,足心肿平,则五脏伤,皆不治也。脉大而时绝,或虚涩细,则 气血败,皆死脉也。
\x木香流气饮\x 肤胀脉胀通身胀,单腹鼓胀四肢平,肤胀木香流气饮,脉胀加姜黄抚芎。
【注】肤胀,皮肤胀也;脉胀,经脉胀也。此二胀皆通身胀也。单腹胀、四肢不胀,鼓 胀、其胀如鼓,此二胀,皆腹胀四肢不胀也。肤胀宜用木香流气饮,脉胀亦用此汤,更加 姜黄、抚芎也。方在诸气门。
\x浓朴散 下瘀血汤\x 单腹鼓胀分气血,气实肠覃浓朴榔,木枳青陈遂大戟,血实石瘕下瘀汤。
【注】单腹胀。鼓胀,当分气血而治。肠覃亦气病也,故同气实胀者一治之,皆用浓 朴散,即浓朴、槟榔、木香、枳壳、青皮、陈皮、甘遂、大戟。石瘕亦血病也,故同血实 胀者一治之,宜用下瘀血汤,即大黄、桃仁、 虫、甘遂也。
\x寒胀中满分消汤 热胀中满分消汤\x 气虚胀病分寒热,中满分消有二方,寒胀参 归苓朴,半夏吴萸连二姜,升柴乌麻 青柏泽,毕澄草蔻益木香,热缩六君知猪泽,枳朴芩连干姜黄。
【注】胀有虚、实、寒、热,若胀而形气虚少寒者,宜用寒胀中满分消汤,即人参、黄 、当归、茯苓、浓朴、半夏、吴萸、黄连、干姜、生姜、升麻、柴胡、川乌、麻黄、青 皮、黄柏、泽泻、毕澄茄、草豆蔻、益智、木香也,胀而形气虚少热者,宜用热胀中满分 消汤。即缩砂、人参、白术、茯苓、炙草、广皮、半夏、知母、猪苓、泽泻、枳壳、浓朴、
黄芩、黄连、干姜、姜黄也。
<目录>卷三<篇名>水肿治法属性:上肿多风宜乎汗,下肿多湿利水泉,汗宜越婢加苍术,利用贴脐琥珀丹,外散内利 疏凿饮,喘不得卧苏葶先,阳水热浚湿神 ,阴水实脾肾气丸。
【注】从上肿者,多外感风邪,故宜乎汗。从下肿者,多内生湿邪,故宜乎利水。外散 风水,宜用越婢汤加苍术,即麻黄、石膏、甘草、苍术也。内利水湿,宜用贴脐等法。一 以巴豆去油四钱,水银粉二钱,硫黄一钱,研匀成饼。先用新绵一片布脐上,内饼,外用 帛缚,时许自然泻下恶水。待下三五次,去药以粥补往。日久形羸,隔一日取一次,一 饼可救三五人。一以鲜赤商陆根,杵烂贴脐上,以帛缚定,水自小便出。一以田螺四个,
大蒜五个,车前子末三钱,研成饼,贴脐中,以帕缚之,少时尿利即愈。或内服沉香琥珀 丸,即苦葶苈子、真郁李仁、防己、沉香、陈皮、琥珀、杏仁、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