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降火滋阴,又能 消瘀血,止吐衄诸血。童便一名溲溺,一名轮回酒,一名还元汤,但取年十二岁以下无病者童子,绝其烹炮咸 味,令其洁净,亦当与淡肉味,凡溺下却以瓷器盛之,少顷每一钟少入生姜自然汁二三点,搅匀徐徐服之,日 进二、三次。如大寒,却以重汤温服,服此但以饮食相远为佳。(《辨疑》)(按∶《菽园杂记》轮回酒,人尿 也。《续医说》引,当参。)《济世全书》轮回汤,即自己小便,入甘草末一钱,通口服,随以甘草末嚼之,或 生姜一小片嚼之。(原文稍长,须参。)
《王氏手集》青金散,治肺嗽喘息有音,及热搏上焦,血溢妄行,咳唾血出,咽嗌疼痛,烦渴呕吐,寒热休 歇,减食羸瘦方。
白芨 青黛(研各半两)
上同研匀,每服半钱或一钱,糯米饮调下。(《幼幼》)(按∶白芨治咯血,《医说》引《癸志》,宜考。)
小柴胡汤,治男女诸热出血,血热蕴隆。(《直指》)
止红散,治心肺客热,咳嗽吐血。
北柴胡(去苗一两) 胡黄连 宣连(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入朱砂少许研匀,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半盏,通口服,食后。(《杨氏》)
柴胡清肝散,治肝胆二经风热怒火血证。
柴胡 黄芩(各一钱) 黄连 山栀子(各□分) 当归(一钱)
川芎(六分) 牡丹皮(一钱) 升麻(八分) 甘草(三分)
水煎服。(《识病捷法》)(柴胡疏肝散出《瘀血》中,宜参。)
人有大怒而吐血者,或倾盆而出,或冲口而来,一时昏晕。方用解血平气汤,白芍二两,当归二两,荆芥炒 黑三钱,柴胡八分,红花二钱,炒栀子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服。(《石室秘 》)
\x滋润诸方\x 耆婆方,治人唾血及水涎,不能食方。
干地黄 人参 蒲黄 等分为散,以饮服一钱匕,日二。腹痛者,加芍药二分。(《医心》)
参地煎,即人参、生地黄也。凡因热伤,衄吐血不已者,则热已随血减,然气亦随血亡也。气虚甚者,当倍 人参为君。血热者,宜倍生地为君。时时煎服,自止也。(《金鉴》)
五伤汤,治劳伤荣卫,吐血下血,诸虚不足。
当归 白芍药(各三分) 人参 川芎(各二分) 甘草 桂(各一两) 阿胶(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鸡峰》)
麦门冬饮子,治吐血久不愈。以三棱针于气街出血,立愈。
黄 (一钱)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人参(以上各五分) 五味子(十个)
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热服不拘时。(《兰室秘藏》)又人参饮子,治脾胃虚弱,
气促气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于本方去生地黄,加白芍药、甘 草。(《宝鉴》更加紫菀。)
阿胶散,治肺破嗽血唾血。
人参 茯苓 生干地黄 天门冬(水浸去心) 北五味子(各一分) 阿胶(炒酥) 白芨(各二分)
上白芨别为末,余药锉散,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入蜜二大匙,秫米百粒,姜五片,同煎,临熟入白芨少许,
食后服。(《直指》)
诸血后虚怯主方,治吐衄咳唾等证,血失既多,虚羸昏倦,精神怯弱,血尚未尽。
人参(一钱) 黄 (蜜炒一钱) 甘草(炙五分) 白芨(一钱) 百合(一钱) 熟地黄(二钱)
生地黄(二钱) 当归(身头一钱五分) 牡丹皮(一钱) 阿胶(蛤粉炒成珠一钱) 鹿角胶(一钱)
以上作一剂,用藕节五个,水煎,临服时,入童便一盏,藕汁二杯,候温徐徐缓服。(《痰火点雪》)
治肺损,吐血不止,地黄饮方。
生地黄(八两碎取汁) 鹿角胶(一两炙燥碾为末)
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于铜器中煎,次下地黄汁及胶末,打令匀,煎令熔,十沸后,分作三服,当止。
(《圣济》)《直指》入姜汁少许调下。无鹿胶,则以透明阿胶炒酥代用。
茯苓补心汤,治心气虚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黄瘁,五心烦热,咳嗽唾血。(《得效》)一方用参苏饮三 两,加局方四物汤一半,合和名茯苓补心汤,大治男子妇人虚劳发热,或五心烦热,并治吐血衄血便血,并妇人下 血过多,致虚热者。(《易简》)(按∶此方本出《三因》。)
如味芎 汤,治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呕吐黑血,或如豆羹汁。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百合(水浸半日) 荆芥穗(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酒半盏,同煎七分,去滓无时服。(《三因》)(按∶上方与此方并无类可隶,
姑列于此。)
\x补阳诸方\x《录验方》治吐血,生姜汤方。
生姜(五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枚)
凡四物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医心》)
《胜金方》治吐血,以人参一味为末,鸡子清搅新汲水调下一钱。(《本草》)(按